道德课堂十八条

道德课堂十八条

ID:37294922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道德课堂十八条_第1页
道德课堂十八条_第2页
道德课堂十八条_第3页
资源描述:

《道德课堂十八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课堂十八条=八大素养+十大行动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升每一堂课的课堂质量。道德课堂最终要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

2、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因此,推进道德课堂建设,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八大教学素养: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设计教学

3、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三是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四是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五是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六是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

4、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七是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

5、一句空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

6、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三、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一是“让教学回家”,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

7、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道德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要达到的目的是“少教多学”。二是编制导学案(教学指导书、学案、调节教学案、学习卷)。导学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