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ID:37295303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1页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2页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3页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导致错误。若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一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我们分析错误原因,这时往往就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并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以,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动口朗读,使得审题清晰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

2、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可以自由读、同桌读、齐读等。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想象得那样,其实题目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填空题,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看清题目要求,只是按照惯例,因为在练习中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习题可能较多一些,所以他们的错误就是用分数表示了阴影部分;再例如:上学期三年级的期末检测卷中这样一道题:先涂色,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我们有好些学生只完成了其中的一项任务。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

3、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小声慢慢地读题”。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目要求,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二、动眼观察,保证审题全面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地观察。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包括每一次的检测卷,信息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用眼观察。(1)观察要有针对性。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认识乘法”一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小朋友,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教师急了: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

4、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情境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因此,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2)通过观察,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常常能迅速正确地解答。三、动手操作,深度审题为

5、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1.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连续对折三次,照图剪下来,思考剪出来的是什么图案?除这一题之外,还有很多。这样的习题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2.画画点点。比如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从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正确数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

6、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作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3.画圈提炼重点。在审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题干部分,找出重点,理解题意。所以,审题时,学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读数学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手中拿着铅笔,边看边做符号,对要点可以用符号圈起来。这样一来,在解题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好的提示作用。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

7、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地审题,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