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

ID:37297264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检测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A农耕B水利C纺织D畜牧业2.一牛挽犁取代耦犁是在出现是在:A西汉   B曹魏C南朝   D东汉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井渠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A土地集中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5.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A邢州白瓷B定州秘色瓷C越州青瓷D越州白瓷6.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

2、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7.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慨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富室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服务设施8.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

3、.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10.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1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12.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手工棉纺织业衰败B榨油业的衰败C铁器制造业的衰落D制糖业的衰落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

4、构的变动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14.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扩大了列强在华的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D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1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是A冶铁业B面粉业C纺织业D造纸业16.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为此,他们采取的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A限制机器进口B攫取各种经济特权C把

5、持中国海关D控制中国海外贸易1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本体现在①反对独裁专制②要求对外贸易③争取竞争平等④争取民族独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国民党统治后期,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有①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美国的经济侵略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1935年至抗战爆发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是A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B出现负增长的状况C只有军工行业出现发展态势D经济萧条,工业发展大不如前20.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

6、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2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召开第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2.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23.某地曾经流传“黄豆象地

7、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歌谣,其流传的时间应是A.新中国成立之韧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4.下列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26.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

8、破坏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期间B“大跃进”运动时期C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