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

ID:37300550

大小:20.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_第1页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_第2页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_第3页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徐久钰)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德育中的表扬艺术新沙小学徐久钰【关键词】德育表扬艺术心理品质和谐统一【内容摘要】高尚的品格是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学生高尚品格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注意方法和艺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扬是德育工作中重要方法,艺术地运用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以进步的动力,达到个人愿望和行为的和谐统一。“国盛教为本,教兴德在先”,小学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无数有识之士的充分重视。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肩上的重担是艰巨的,是沉甸甸的。我们要想把今天的小学生培养成祖国未来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2、就必须在向他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先成人,后成才”,高尚的品格是成为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能注意教育方法,注意时刻渗透着德育,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才能使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怎样在点点滴滴工作中落实德育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方法——表扬。(一)表扬是一门艺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掌握并运用好这门艺术,能使教育者获取无穷效益,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例如:有一位后进生拾到十五元钱,并主动交给老师。可能是工作繁忙的缘故,老师未

3、来得及表扬。后来,这位学生的家长和我无意间谈起这件事,说,你们学校对这样的好人好事应该表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透过他的神情、语气,我感觉到,我们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契机。适时进行表扬鼓励,抓住这个难逢的教育机会,点拨得好,可能会起到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错失了一个良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再如:某位后进生,学习、品德都不尽如人意,有些老师也总是运用一些粗暴手段对待他,结果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这位学生不仅没有丝毫改变,似乎还变本加厉,使得那几位老师一愁莫展,一次这位学生作业略有好转,老师轻描谈写表扬了几句,却使这位学生言行学习

4、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位教师的脸上也绽开了舒心的笑容。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教育是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具有可塑性大的特点,方法得当可以得到良好的收效。但环境、教育决不是机械地决定一个少年儿童的成长,它们仅仅是一个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老师若能把握住这个心理发展的动力,促使它向优秀方面前进,这种心理发展的动力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使他的言行蒸腾、升华,发生质的转变。事例2中表扬手段的成功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表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人人

5、都能体会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帮助,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勉励你,在取得些许成功时,得到别人的赞扬,无疑都会化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表扬得当妥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极好的心理品质,这是勿庸置疑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连自信心都匮乏的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正确看待自己”这是一位名人的座右铭,我们也应该从小教育学生会正确地评价估量自己,而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很好地诱导和传授,表扬是个有效渠道,是培养教育对象掌握此能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表扬的方式方

6、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表扬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这是表扬的关键,否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小学生辨别能力不强,表扬泛滥,会助长一些小朋友骄傲自满的情绪,尤其对一些骄气严重的学生就更要注意表扬的次数和份量。在进行表扬的时候,巧妙指出其美中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才会对他们进步有益。2.表扬要中肯,我自认为表扬切不可粗线条,马虎从事和对待。有些教育者在表扬时常常不能做到慎重其事,用“某某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大家应向他学习。”等等类似的话草草带过,这样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容易被教育对象

7、淡忘,教育的效果自然微乎其微。3.对抑郁质的学生,部分的后进生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原则。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使他们同优秀生共同进步,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一些表现欲旺盛的学生,老师应理解学生这种希望通过表现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的儿童心理,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并表扬这种表现欲,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说的同时不断增加自信心,用优点去战胜弱点,达到个人愿望和集体期望的和谐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