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ID:37300852

大小:1.64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1页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2页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3页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镇供水排水·CITYANDTOWNWATERSUPPLY水平管沉淀综合技术在嘉陵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素梅 张建国 周 密(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摘要:重庆某水厂原水取自嘉陵江,嘉陵江水冬春两季浊度较低、暴雨时期泥砂量大浊度较高,针对该水质采用“旋流除砂器+管式静态混合器+高效絮核塔+改良型絮凝池+水平管沉淀池”的净水综合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沉淀池满负荷或超负荷的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均稳定在3NTU以下。与常规技术相比,该综合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建设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调试运行方便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关键词:水平管沉淀 嘉陵江水源 低浊水 高浊水D

2、OI:10.14143/j.cnki.czgs.2017.01.020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2.技术难点市需水量越来越大,现有供水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用水(1)嘉陵江原水,在冬春两季,原水浊度低,量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国家对生活饮水中微粒尺寸小且粒径分布均匀,具有动力稳定性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净水工艺很难满与凝聚稳定性。浊度越低,水中微粒数目越少,粒足新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原水水质比较复杂的情况,子间碰撞机会就少,絮凝反应慢,形成的絮体细、小、如高含砂量、高浊及低温低浊等。因此,需引入新技术、轻难以沉淀,过滤时易穿透滤层,出水水质不能达新工艺和

3、新设备。本文主要对水平管沉淀分离技术应到饮用水新国标的要求。用于重庆某水厂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嘉陵江水源(2)在夏季暴雨时期,雨水将地表的泥和砂冲处理的一种新工艺,以供同行参考。入江中,导致浊度突然发生变化,原水浊度可由几1.工程概况百NTU上升至几千甚至上万NTU。据相关资料分重庆某水厂取水水源为重庆地区嘉陵江水,现析,嘉陵江水的高浊度是主要由泥引起,泥的颗粒3有一套规模为2万m/d的处理设施,主体工艺为“机直径极细,不易下沉。常规处理高浊度原水时,一械搅拌澄清池+虹吸滤池”。由于近几年供水需求般采用预沉池或两级混凝沉淀,均存在占地面积过量不断增长,水厂长期超负荷运行,影响供水

4、水量大,投资费用较高等问题。与水质。(3)水厂地处半山坡,厂区构筑物布置紧凑,可为了缓解供水压力,提高供水能力,供水公司利用的建设场地较小,采用常规工艺无法进行扩建。3拟在厂区内新增设计规模为5000m/d的反应沉淀3.设计原则3池,自用水量按5%计,设计处理水量为5250m/d。(1)滤前水浊度≤3NTU,确保水厂正常、稳定、城镇供水NO.1201789CITYANDTOWNWATERSUPPLY·县镇供水排水·连续运行;改良型絮凝池是在网格絮凝池中,采用筛板(2)能适应嘉陵江原水不同时期的不同水质变化;替换网格,设计了孔眼絮凝装置,孔眼尺寸依次(3)经济合理、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5、;为30mm、40mm、50mm,可有效地提高絮凝效(4)采用经过实践检验成功的国内新工艺、新果。本工程絮凝反应池共设置1组,单组改良型设备、新材料,达到节能减排、节约投资的目的。絮凝池尺寸为:L×B×H=5000×5000×4500mm,4.工艺方案说明其中,超高300mm,泥斗区高680mm,有效水深根据嘉陵江原水冬春季低浊、夏季高浊的水质3520mm。-1情况,经多方技术调查和比较,供水公司选用“旋改良型絮凝池停留时间为18min,G值为30S,4流除砂技术、高效絮核技术及水平管沉淀分离技术”GT值为3.24×10。作为核心技术,节省预沉池投入,并能适应原水不4.4沉淀处理单

6、元同时期的不同水质变化,采用的工艺流程为:在本工程中,处理难点主要为:夏季高浊度、冬春季低浊度两个时期的处理,为更好的解决此问题,引入“水平管沉淀分离技术”。基于“水平管沉淀分离技术”的沉淀池,装填滤前主要工艺单元设计如下:的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是将许多管式沉淀单元次序4.1预处理单元并联水平放置,将竖直的过水断面分割成沉降距离由于该原水水质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洪水期浊相等的若干单元的沉淀装置。管式沉淀单元中的水度上升至9000NTU以上,所以增加了旋流除砂器,平行流动,悬浮物垂直沉淀,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从用以去除直径≥0.1mm的颗粒。设备参数:处理量:独立滑泥道下滑进入沉淀池下部的污

7、泥区,沉淀的3250m/h,工作压力大于≥0.2Mpa,最小分离粒径:[1]悬浮物与水流即时分离,水走水道、泥走泥道。0.1mm,平均除砂率≥90%。(1)由于水平管沉淀池用菱形管束沿水深方4.2高效絮核单元向分隔成了N行,实现了平流沉淀池的微分化,高效絮核塔的反应区内部填充填料,将水流分降低了悬浮物沉降距离,絮凝物下滑最远距离为割成无数股细小的水流,增大了水与药剂接触反应[2]40mm,沉淀效率成倍提升,解决了冬春季低浊度的面积,提供更大的水力紊动,提高颗粒碰撞几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