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

ID:37309172

大小:1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_第1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_第2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2011·南京高二检测)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量的CuSO4溶液,如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3.(双选)(2011·海南高考)根据图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B.烧杯

2、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4.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则在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A.Al片、Al片B.Cu片、Al片C.Al片、Cu片D.Cu片、Cu片5.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质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

3、3e-====Al3+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铝离子向正极移动C.消耗相同质量的金属,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D.正极的电极材料是单质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9分)(1)事实证明,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利用下列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C(s)+H2O(g)====CO(g)+H2(g)ΔH>0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0C.2H2(g)+O2(g)====2H2O(l)

4、ΔH<0D.CaCO3(s)+2HCl(aq)====CaCl2(aq)+H2O(l)+CO2(g)ΔH<0E.CH4(g)+2O2(g)====CO2(g)+2H2O(l)ΔH<0(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A、B、C、D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5、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____________。写出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8.(11分)(挑战能力)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2(SO4)3溶液、硫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

7、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后两空不填)(3)设计一种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要求画出装置图(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