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梳理七语

古诗梳理七语

ID:37309379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古诗梳理七语_第1页
古诗梳理七语_第2页
古诗梳理七语_第3页
古诗梳理七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梳理七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己亥杂诗》知识梳理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体裁:七言绝句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2.重点句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画面:在弥漫无迹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赏析:本句写景以“白日斜”“浩荡”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画面: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

2、”喻指国家、人民。写出了表现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3.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新的生命的赞美,也表现了死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寄托了诗人虽脱离了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4.拓展:表示无私奉献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泊

3、秦淮》知识梳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2.中心思想:借古讽今,抨击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3.名句赏析: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

4、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4.诗的末句写后 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5.理解性默写。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使诗人产生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登飞来峰》知识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思想感情:诗人借登高寄托感慨,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答: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正面写塔高,又用“闻说”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侧面衬托塔的高耸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答:示例一:“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

6、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3.请简要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展现的画面。答: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山上,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4.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三四句的意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蕴涵的哲理。答:脚下云雾缭绕、浮云翻滚,但我再也不用担心它们遮住我极目远眺的视线了,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视野开阔,远近景物一览无余。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启示:1、人不能只能为眼前

7、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处打算。2、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5.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答:议论抒情。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从长远处打算。6.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答: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8、取精神。填空题1.这首诗中,“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2.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3.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