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

ID:37312942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_第1页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_第2页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_第3页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_第4页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单的表达 智慧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单的表达智慧的感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感到数学是既单调又难学的一门学科,无意之中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怎样缓解这一现象?我们想到了心语日记,“心语日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就成了如东县“十一五”微型课题研究(优秀级结题),继而又纳为南通市“十二五”教研课题。下面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2、以期抛砖引玉。一、围绕教材内容,写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后,同学们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才有了季嘉澎同学的《懒洋洋巧解题》(县数学小论文

3、一等奖)”,请看:自从懒羊羊几次被灰太狼捉住,给羊村惹来了不少麻烦,村里的小羊们都十分讨厌懒羊羊,谁都不肯与他玩,懒羊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暗暗下次心: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地表现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你们看,我也有聪明的一面,你们一定会后悔的,哼!这天,村长慢羊羊给小羊们上数学课,只见村长在黑板上定下:灰太狼买了6枝水笔,红太狼买了5枝钢笔,共付了32元。如果两狼对换两枝笔,那他们所付的金额就相等,问每枝水笔与钢笔各有多少元?这道题可难住了羊羊们,沸羊羊在下面叹了一口气:“哎!这灰太狼也太没用了,连买的东西都比老婆差

4、一级,害得我们这么难算。”大家都笑了起来,只听见村长咳嗽了一声,大家这才静了下来,再次思考答案。就在这时,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羊举起了手,他竟是懒羊羊,大家都用嘲笑的眼光看着他,这道题目连聪明的喜羊羊都不会,懒羊羊怎么会呢?懒羊羊毫不在乎大家对他的看法:“村长,我知道答案,钢笔每枝4元,水笔每枝2元。”大家都惊住了,村长说:“你的答案是对的,那请问你是怎样想的?”懒羊羊笑着说:“其实很简单,理解这道题唯一的困难就是我们不清楚钢笔与水笔之间的关系。灰太狼、红太狼换笔之后,灰太狼就有4枝水笔,2枝钢笔;而红太狼则有3枝钢笔,2

5、枝水笔。此时他们手中的物品价值相等,若是他们两狼同时拿去2枝水笔和2枝钢笔,那灰太狼手中有2枝水笔,红太狼手中只有一枝钢笔了,他们手中的物品价值仍然相等,也就是说一枝钢笔的价钱是一枝水笔价钱的2倍。这样,就可以用我们新学会的替换法来计算,钢笔:32÷(5+6÷2)=32÷8=4(元);水笔:32÷(6+5×2)=32÷16=2(元)。答:每枝水笔2元,每枝钢笔4元。就OK了。”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大家对懒羊羊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们从季嘉澎同学简单的表达里,发现了懒羊羊更为可爱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懒羊羊聪明的一面,是心语日

6、记让懒羊羊变得更加自信,刷新了懒羊羊在我们心目中的形像。二、围绕数学发现,写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写数学思考,是学生心语日记的主要内容。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更富有挑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认知冲突,出现许多疑问,在客观上教师又不可能面面面俱到,这就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四年级第二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在一次练习中遇到了一道与乘法分配律类似的计算:(49+63)÷7。于是就有了夏菲祥同学的一个疑问:“除法有分配律吗?(发表于《小主人报》2012.5、县数学小论

7、文二等奖)”内容如下:今天的练习课上,有一道题:(49+63)÷7,同学们都是这样算的:(49+63)÷7=112÷7=16我在做这道题时发现,49里面有7个7,63里面有9个7,合起来一共有16个7。我是这样计算的:(49+63)÷7=49÷7+63÷7=7+9=16仔细观察其解法,我们发现它的方法与乘法分配律差不多,只是把乘号看成除号,与其他同学的方法比要简便些。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c≠0)。从这里我知道了:同一个除数可以分配给两个被除数,它的算理是:分别求出每个被除数里包含了几个除数,再把这

8、几个数加起来。那么反过来,被除数能否分配给几个除数呢?通过举例计算我又发现:24÷(2+4)≠24÷2+24÷4看来把除数分配给几个被除数是可以的,把被除数分配给几个除数就不对了。我去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说,因为除法没有交换律。老师还让我们动脑筋计算下面一道题:17÷7+39÷7这道题按顺序算: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