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

ID:37321697

大小:246.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1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_第1页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_第2页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_第3页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_第4页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财政部财政科研所贾康冯俏彬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迄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中,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与调整。1994年实行分税制,标志着财政改革终于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开始形成我国分税分级财政的框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在收入方面的分配关系;1998年后则以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管理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改革,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力图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2、一、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1994年分税制改革1980年开始实行“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1988年以后,又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定额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大包干”管理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企业仍然禁锢于“条块分割”的行政隶属关系之中,地区间日趋严重的分割与相互封锁严重妨害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国家财力分散、两个比重过低,尤其是中央财政难以为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28.4%下降到1993年的12.6%,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79年的4

3、6.8%下降到31.6%。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中央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革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等,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支出,以及应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价

4、格补贴以及其他支出。2.按税种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基本原则是,将一些关系到国家大局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划归中央,把一些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以及适合于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归地方,同时把收入稳定、数额较大、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等划作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收入等。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农牧业税,对农

5、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和资源税(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后,要相应分设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中央税种和共享税种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共享税按比例分给地方。地方税种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3.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税收返还制度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转移支付,是年年都有的经常性收入返还。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情

6、况,合理确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保证1993年地方既得财力。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后改按各地“两税”增长情况1:0.3挂钩)。4.建立中央对地方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具体数额的计算采用公式法,分别计算各地的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政支出,不足部分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额。作为分税制改革的配套工程,税收体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主要是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

7、体的新流转税制度、统一所得税制度,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等,改进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同时设立了国税和地税两套税收征管机构。10年来的情况表明,1994年的重大改革是在有限准备时间和诸多制约条件下,以极大魄力和决心推出的宏观调控层次上的配套改革,虽然难免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达到了基本目标,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转变:(1)在中央优化全局产业结构导向的大框架下,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理财、抓效益、抓收入的积极性,各地顺应分税制要求,都将精力和财力用在对自己有利的新财源的培育上来,千方百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普遍提高了对于第三产业和投资环境的重视,而对于第

8、二产业一般赢利性项目的重复建设,热度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