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ID:37329901

大小:1.59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_第1页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_第2页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_第3页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_第4页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巷第5期高敏,等:南海瓮地大油气lI]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573·成的油气藏又起到上倾封堵作用。有深度大、快速持续沉降以及充填大面积的巨厚三角洲沉积等特点。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2个大的3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成藏要素配置阶段:侏罗纪一白垩纪弧后盆地张开阶段和古新世以3.1分布特点后盆地关闭阶段。平面上,大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科贝斯坦一阿普歇(2)南里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麦考普组~伦次盆和阿普歇伦一滨巴尔汉隆起带这两个盆内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是盆地中油气的主要来源。渐新造单元中。在第四纪强烈沉降区以气

2、田和凝析气田为世一早中新世,封闭的残余洋盆环境中沉积了麦考普主,在相对隆起区则以油田为主。组烃源岩;上新世,盆地转为湖相环境接受周围河流剖面上,大油气田所在的地层范围很窄,主要分的充填,沉积了巨厚的三角洲碎屑岩储集体——红层布于上新统中部地层。油气田的主要产层为阿塞拜疆组(产层组)夹层泥岩为盖层;上新世一第四纪盆地的一侧的产层组和土库曼斯坦一侧的红层组(表1)。快速沉降和挤压环境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创造3.2成藏要素配置了良好条件。(1)生储盖组合它们对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3)南里海盆地目前已发现

3、的大油气田主要分布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首先,南里海盆地主要于盆地北缘的大型走滑挤压构造带上,圈闭形成是决的烃源岩麦考普组在区域上广泛发育,提供了充足定大油气田最终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虽然北缘构造的烃源条件。在此基础上,上新世期间周围的古河流带目前勘探程度已较高,但由于麦考普组一红层组含向盆地内建造的大型河控三角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油气系统的油气生、运、聚活动仍在继续,该构造带仍非常好的砂岩储集体,其间夹有的泥岩则成为良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此外,盆地内里海东西两侧岸的盖层。阿普歇伦一滨巴尔汉区大致位

4、于储盖配置线附近的褶皱带也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有望成为良好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或前缘亚相上,且靠近麦考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普组烃源岩的沉积中心。同时,上新世的快速沉降以致谢:本文应用了IHS和C&C数据库的资料,成及高温流体的注人为该地区下伏的烃源岩提供了非文过程中得到了童晓光院士的指导,在此谨致谢意!常好的埋藏和生烃条件。由此可见,阿普歇伦一滨巴尔汉地区具备了非常好的生储盖配置,因此成为大参考文献:油气田聚集区。[1]李江海,程海艳,赵星,等.残余洋盆的大地构造演化及(2)成藏作用的时空匹配决定

5、了大油气田的最终其油气意义[J]_地学前缘,2009,16(4):40—51.分布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作用在时空上的有效[2]刘洛夫,朱毅秀,胡爱梅,等.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油气匹配,进一步决定了大油气田在生储盖发育区的具体地质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11-15.位置。[3]童晓光.论成藏组合在勘探评价中的意义[JJ.西南石油南里海盆地的生烃高峰发生在上新世一第四纪,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1-8.同时,这期间印度、阿拉伯和欧亚三大板块的碰撞使[4]G

6、olonkaJ.GeodynamicevolutionoftheSouthCaspianbasin沿盆地北缘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的大型线状走滑挤[A].YilmazPO,IsaksenGH.0ilandgasoftheGreater压构造带。在该构造带上发育了一系列北向逆冲和走Caspianarea[C].AAPGStudiesinGeology,2007:17—41.滑作用叠加的构造,这些构造的轴向为北西一南东,[5]ZonenshainLP,KuaminMI,NatapovLM.Geologyofth

7、e破碎程度高而且非常复杂。油气聚集受控于复杂的构USSR:aplate.tectonicsynthesis[A].PageBM.Geodynamics造圈闭,受走滑作用影响的滑脱褶皱是该地区的主要Series[C].AmericanGeophysicalUnion,1990:242.圈闭类型。断层系统和泥火山通道为油气运移提供了[6]NikishinA,ZieglerP,StephensonR,eto1.LatePrecambtiantoTriassichistoryoftheEastEuropeanc

8、raton:dynamicsof主要通道。,sedimentarybasinevolution[J].Tectonophysics,1996,268在前述的生储盖配置良好的阿普歇伦一滨巴尔(1—4):23—63.汉地区,在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作用达到理想匹[7]KazminV.CollisionandtifingintheTethysocean:geody—配的局部,就形成了大油气田。其中,在第四纪强烈沉namicimplicati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