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

ID:37334077

大小:694.1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1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_第1页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_第2页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_第3页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_第4页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0卷第1期岩性油气藏Vol.20No.12008年3月LITHOLOGICRESERVOIRSMar.2008文章编号:1673-8926(2008)01-0114-10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张厚福,徐兆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摘要:在澄清“油气藏”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油气藏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地层-岩性油气藏被纳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中概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范畴、成因及勘探特点,最后剖析了3个典型实例。关键词:油气藏研究历史;地层-岩性油气藏;实例分析+中图分类号:TE122.322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ons

2、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explorationintheaspectoftheresearchhistoryofreservoirsZHANGHou-fu,XUZhao-hui(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conceptionofreservoirs,accordingtothehistoryoftheresearchonreservoirs,itisaninevitablecourseofhist

3、orythat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areregardedasanimportantpartinthepetroleumprospecting.Thecategory,genesisandprospectingfeaturesof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aresummarized,andthreetypicalexamplesareanalyzed.Keywords:researchhistoryofreservoirs;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

4、irs;exampleanalysis0引言笔者于今年完成并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1]行的专著《油气藏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通过“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直接对象,早追根溯源,研究油气藏及其分类的发展历史,表明已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个概念的诞生、演变过程,则以背斜、穹隆等构造油气藏为主要对象的油气勘探鲜为人知。探讨油气藏概念的来源、演变和它们在已取得辉煌成果,地质、地理条件较好的易找的背地壳上呈现出的类型及其地质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斜油气藏多已投入开发,勘探难度日益加剧,今后性,都密切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经济效在继续寻找背斜油气藏的同时,人们已逐渐将目光益。通

5、过研究油气藏及其分类的发展历史,更可揭转向地层-岩性油气藏,它们类型繁杂、形态各异、示出世界及我国油气勘探将“地层-岩性油气藏”作数量众多、大小悬殊、分布极广,是一个亟待开拓的为一个重要领域提到勘探日程上来的必然性与紧勘探新领域。就世界及我国油气勘探而论,勘探目迫性。深刻认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类型范畴、形成标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与地层-岩性油气藏机制及勘探特点,掌握各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并重,是油气勘探历史的必然。在国际竞争和油价质模式及形成背景,就能有效指导我们去发现更多高涨的形势下,欲确保我国油气储、产量稳步增长,更大的勘探目标,不断找到新油气田。我们不仅要继续

6、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更要将地收稿日期:2007-09-25;修回日期:2007-11-19作者简介:张厚福,1932年生,男,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地址:(100055)北京市宣武区手帕口南街48号411单元。E-mail:xzhlu2005@126.com2008年张厚福等: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115层-岩性油气藏尽快纳入勘探目标,刻不容缓。示油气藏,他们均用“reservoir(油潴)”表征油气藏。[8]而K.C.Heald则明确用“oilpool”来表示油气藏。1油气藏的概念综上所述,在美国石油地质学界对“油气藏”尚无严格的专

7、业术语,而往往是用“reservoir(油潴)”油气藏概念的诞生、演变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或“field(油田)”来表述。程,美国、原苏联、中国等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和译在原苏联石油地质学家中,油气藏(залежь)、者对油气藏及其相关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不少油气田(месторoждение)、油气聚集带(зона)三级模糊与混乱现象。为了便于我国石油工作者进行国概念普遍使用,界限非常严格。但个别学者如И.О.内外对比及与国外同行学术交流,很有必要区分并Брод也引用“резервуаp(油潴,reservoir音译)”来表[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