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电阻 教案

16.3电阻 教案

ID:37340782

大小:19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2

16.3电阻 教案_第1页
16.3电阻 教案_第2页
16.3电阻 教案_第3页
16.3电阻 教案_第4页
16.3电阻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6.3电阻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电阻》教学设计献县二中王汝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教学难点:电阻

2、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演示电表一块电源小灯座电流表开关各九个导线每组六根金属勺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3、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二导学达标,形成概念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板书:(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符号:R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板书:(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2.常

4、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常见的电阻值:(大屏幕)人的双手间(干燥)1000——5000Ω人的双手间(潮湿)200——800Ω照明灯泡(工作时)100---2000Ω实验用小灯泡5——50Ω实验室用的导线(每根)0.01——0.1Ω电流表0.1Ω左右电压表10KΩ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前两组数据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

5、般不同,那么电阻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猜想:可能导体的种类,粗细,长度,温度等有关设计实验:老师先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两段金属丝接入上面的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把只有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连在电路中。进行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记录数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梯田文化教

6、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分析与论证:投影各组实验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板书:(三)影响因素: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评估与交流实验中导体的电阻阻值都比较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每次测得数据后应立即断开开关,尽量减少电能损耗。(四)同学们自己阅读18页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然后通过15页图6.3-3说明导

7、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三、课堂小节: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板书设计: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R(二)单位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

8、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