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

ID:37342326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2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_第1页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_第2页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_第3页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_第4页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为先导的校本研训创新——实验学校09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十五”继教期间,我校就用教育科研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十一五”继教期间,我校在原有研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师资保障。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研训的永恒主题。在这一点认识上,我感觉各校并无差异。但面对校本研训,我校始终以课题引领。十一五期间,我校又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创新校本研训,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滚动课题,至此我校的课题已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校本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举办“青年班”和

2、“研修班”进行校本培训,解决“入格入模”和培养骨干教师问题,90%的学员都担当了任务较重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此课题获得区第十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一等奖。接下来,是《创新校本研训,引领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引入“学习型组织”理念,在教师中展开“五项修炼”,引导教师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校本培训找到了最恰当的切入点和永远动力。我校单纯的培训模式也变为“研训一体”,成功地将教师引向研究型和反思型。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区第十一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获市“先进科研成果”奖。第三段是《发挥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程

3、改革全面展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自身需求和努力问题,它还需要很多外部资源和条件;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它更强调教师之间资源的融合、团队的合作。教研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直接组织,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评课,讨论课堂教学问题等等,它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最基层、最有效的单位。我校各教研组的发展并不均衡,教研组长引领作用的发挥也各不相同,年级组在管理权限和力度上远远优于学科教研组。面对课程改革的需求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适时成立了“教研组长研修班”,目前正致力研究校本

4、研训的新内容和新模式,研究成果已获区第十二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三等奖。可见,我校“校本研训”的发展道路,也正是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道路第6页共6页,我们始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研训的主题,也始终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来推进,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同上一节课”的校本研训活动。背景: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抓教研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组的职能和作用,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精良的教研组长群体。1、成立教研组长研修班,使教研组长担当起学科带头人作用。2、对教研组长进行系统培训。使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等方面

5、的能力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我们的思路是:通过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研组的专业引领作用,向全校教师辐射,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目的。3、在实践中培训、评价。我们将研修培训与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合二为一,原则上单周侧重常规教学工作布置安排,双周进行研修培训,这种做法既不会给教研组长带来过重负担,又不会使培训研修与实践相脱节。教研组长研修班仍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由基本学分(指教研组长在研修培训中的自身表现得分)和职责学分(指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实施教研、教学活动的表现得分)两部分构成,各占50%,学分考核将作为研修班结业时评选优秀教研组长的重要依据。目的:发挥“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互助功

6、能,推进新课程改革。1、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次追问。教师上课的第一手准备就是课时方案,原来称“教案”,现在称“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教学设计”已与传统意义的教案有了本质区别。正因为传统意义的教案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活动才又有回到了如何制定课时方案的研究上,但此刻我们的标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备课要求,设计要因人而异,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性风格的教学设计。“同上一节”的第一阶段先聘请

7、专家、特级教师解读课程标准,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然后,组织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设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课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学科组“教师成长共同体”交流研讨,在比较中优化,取长补短,形成新课程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展开教学设计评优大赛。经过几轮的实践研究,我校目前已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下是设计环节和流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课标气息:1、教学设计导航:第6页共6页A、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