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

ID:37343456

大小:2.3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22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_第1页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_第2页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_第3页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_第4页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w3*g月/o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或不伺意)学校及国家有关机构有权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2、:`1.-o3一了//,日期:/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综述腰椎滑脱及其治疗方法的进展1.腰椎滑脱研究简况腰稚滑脱(Spondylolisthesis)是指因推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推体相对于下位推体的滑移,来源于古希腊语,"spondylos","olisthesis”分别为“推体”及“滑移”之意。早在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Herbiniaux已认识到此种疾病可导致难产现象,Kilian于1845年首先提出腰推滑脱的概念Dl。他认为由于上部体重引起了慢性滑脱。Robert在一年后阐述了

3、如果脊柱后方的神经弓是完整的则不会发生滑脱。至1882年,德国人Neugebarer研究认为腰推滑脱是由于先天性的推弓发育不良所引起,并首先注意到小关节部分即使无缺损,如果有拉长也能发生滑脱。Puti,Willis,Roche和Siard先后提出了先天发育异常学说及创伤学说。随着放射诊断学原理的建立和矫形外科手术的开展,对腰推滑脱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直到今天仍存在着许多疑问。大多数腰推滑脱患者是没有症状的,而对于出现腰背痛并检查发现腰推滑脱的病人,滑脱也并不一定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但它常引起医生的注意而忽视了真正疼痛的问题,如滑脱合并肿瘤的病人。腰推滑脱的发病率在

4、欧洲是4%一6%,而在一些爱斯基摩人部落可高达40%,说明其发病率和人种有相关性,但国内缺乏类似的统计数字。腰推滑脱中,先天性腰推滑脱占33%,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占15%,最多见的是退行性腰稚滑脱。腰推滑脱好发于LS及L;推体,约占95%,其中LS推体的发生率为82%-90%。部分滑脱症患者表现出家族性及遗传性。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2腰椎滑脱的发病机制腰骸局部受力特点:人类双足直立行走,身体的重心位于腰骸关节的前方,因此,腰推前凸使脊柱有沿下位推上端的终板向前滑脱、旋前的趋势,腰推过度前凸或腰

5、推平直均可产生异常剪切力。正常人不发生腰推滑脱是有解剖学基础的,这些腰推推间连接稳定的静力因素包括:推间盘、韧带、局部骨骼形态。(1)骨钓结构包括钩(上位推推弓根、峡部、下关节突关节面)和锁扣(下位推上关节突关节面)骨钩的正常结构可以对杭脊柱沿下位推上端的终板向前滑脱图I骨钓结构的趋势(见图1)。骨钓形态是最重要的局部稳定因素;(2)推间盘的稳定功能主要通过纤维环结构来承担,前后方以二纵行韧带加强(3)连于骼骨冀和L4.LS横突的骼腰韧带有很强的抗扭转作用。其他韧带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当这些稳定因素被破坏时可发生腰稚滑脱(1)峡部不仅是骨钩中薄弱的连接部位,也是在

6、脊稚屈乏伸时受压缩一牵张交替作用最强的部位(见图2),是应力集中点。从L,到厂.入)、一共体/人)又呢一少肖、、认i卜飞)__l屈伸。R{}}J,yl图2在脊柱屈曲和伸展过程中,峡部的受力情况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推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研究及术式分析LS越向尾端峡部走行越趋于水平,过伸时,峡部钳夹于上位稚下关节突和下位推上关节突之间,呈剪刀样受力.尽管该处可承受很大强度,但长时间反复多次加载可导致损伤骨质得不到及时修复而出现疲劳骨折,即发生峡部裂,该机制已被体内外实验所证实;如果峡部反复出现应力性微骨折同时伴有修复,也可使使

7、峡部结构完整但延长。(2)此时如稚间盘完好可不致滑脱,但在切向应力下可继发退变导致“真性滑脱,’;反之,单纯由间盘退变引起的滑脱为“假性滑脱”。现在存在一种矛盾的说法:推间盘结构保持的越好,不稳定的可能越大,一旦发生退变,滑脱潜在进展可能越大,即滑脱与间盘厚度成正比,脊柱滑脱往拄到推间盘发生完全退变后崎形进展才停止,因为此时推间已形成纤维强直使结构再稳定。腰间盘突出手术减压可造成医源性脊柱滑脱,这可能因为周围软组织和韧带弹性以及累及的小关节强度和方向性减弱所致。(3)某些多发性崎形,如隐性脊柱裂,可能伴随腰IK部小关节解剖异常,使得腰推峡部剪切力增大。(4)正常的

8、第5腰推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