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

ID:37346282

大小:309.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2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_第1页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_第2页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_第3页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_第4页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3年3月第35卷第3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Mar.2013Vo1.35No.3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李旭红,李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厂东湛江524057)[摘要]根据测井的MDT的油气比数据并结合原油密度、天然气烃类的含量综合参数,推测WC1031井渐新统珠海组二段(E。zh。)的3752.6m的储层流体为挥发油,珠海组一段(E。zh)DST1、DST2(3363~3415m,3462~3534m)

2、储层流体为凝析气层。E。zh油气其生源构成含较低陆源输入物奥利烷和双杜松烷,微含藻类输入的4甲基甾烷,油气源岩主要是以陆源母质输入为主的恩平组(Ez+。np)湖相泥岩;E。zh。的3752.6m的MDT油样微含陆源输入物奥利烷和双杜松烷,高含藻类输入的4一甲基甾烷,油气源岩主要是文昌组(Ewc)的湖相泥岩。该井油气的成熟度为成熟一高成熟阶段产物。WC10—3—1井的油气存在2期充注:第1期油气充注在珠江组(Nzj)沉积早中期(大约距今18Ma以后),这期油气以文昌组(Ewc)源岩生成的油气为主;第2期油气充注在粤海组(Neh)沉积中晚期(大约距今8Ma以后),这期油气以恩

3、平组源岩生成的油气为主。[关键词]流体类型;天然气成因;充注期次;成藏模式;珠三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3)03—0016—04WC10—3构造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处于珠三南大断裂北段的下降盘,为中新世构造运动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构造,珠三南大断裂长期继承性的活动,使断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成为可能,凹陷里的文昌组(E。we)、恩平组(E。+。np)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可以沿着断层面纵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WC10—3—1井是该构造的第一口探井,在渐新统珠海组(E。zh)发现油气,笔者试图从地球化

4、学的角度结合地质背景探讨油气的来源和油气的充注期次。1地下流体特征及流体类型判断储层中不同的流体反映出不同的成烃母质及成藏条件,不同的流体类型所采用生产工艺技术不同,因此确定油气的地下状态无论是对油气的成藏研究还是开发工艺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确定地下流体状态的准确方法是取高压物性油气样,根据PVT相图判断。由于WC10—3—1井的珠海组二段(E。zh:)没有进行钻杆测试(DST),仅有测井的模块式地层动态(MDT)测试,只能根据取样的油气比和其他的地化参数,结合珠三坳陷其他高压物性验证的油气田作对比,判断珠海组一段(E。zh)和二段(E。zh。)油气的地下状态。国外学者主

5、要根据生产的气油比、油罐油比重、原油的颜色来划分流体的类型,在所有的指标中,生产的气油比是最重要的,但油罐的比重和油的颜色也是很好的判断指标。WC10—3—1井E。zh。的3752.6m处,测井解释为油层,但针对勘探开发要求,需要对储层流体的地下状态做出具体判断。根据3752.6m处MDT油样的原油物性和气油比,利用储层流体的分类标准和已做高压物性分析地下流体性质的WC14—3—1井、WC8—3—1井的油物性与气油比作对比(表1)。综合研究分析认为:WC10—3一l井3752.6m的储层流体为挥发油层。因为3752.6m处MDT油样的气油比为[收稿日期]2012—10—1

6、5[作者简介]李旭红(1966一),女,2006年长江大学毕业,工程师,长期从事油气有机地球化学专业技术工作。学兔兔www.xuetutu.com第35卷第3期李旭红等:珠三坳陷WC10—3—1井油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353~616m。/m。,与WC8—3—1井挥发油层的DST2油样的气油比527m。/m。相似;油样密度为0.7684~O.7796g/cm。,比WC14—3—1井地面凝析油密度略重,比WC8—3—1井黑油密度轻;颜色为深橘色和深褐色,表明3752.6m处油有一定含量的重组分。按William等流体划分经验标准:气油比在312~570m。/m。,油的重度在4

7、0。API以上(密度<0.8251g/cm。)并具有褐色、红色、橙色或绿色时就认为是挥发油,因此推测3752.6m的储层流体为挥发油层。3462~3534m处E。zh的DST1测试表明:气油比为4853m。/m。;油的密度0.7528g/cm。,颜色为浅黄、透明,气油比与已经高压物性证实为轻质油的WC14—3-1井、WC8—3—1井原油完全不同,其气油比远大于黑油或挥发油,因此认为3462~3534m储层地下流体应为凝析气。现场测试判断地面油为凝析油。以上分析推测3752.6m处储层流体为挥发油,只是从流体的组成得出的结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