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

ID:37349795

大小:369.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2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_第1页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_第2页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_第3页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_第4页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螺七嵌武术的起源与衰落之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螺七嵌武術的起源與衰落之考察廖清海高苑技術學院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清朝時期居住在福建的張廖氏族人,渡海到台灣西螺一帶地區開墾,發展出聞名全台的七嵌武術的經過及對後代的意義。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實地到西螺地區蒐集資料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研究發現,西螺七嵌武術之興盛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清朝時期台灣島多戰亂、械鬥,且盜匪橫行。二、七嵌鄉民農閒時期練武保衛家園。三、劉明善(阿善師)開館授徒,開啟練武風潮。四、廖姓族人具有強烈宗族一家觀念的凝聚力。然而清末由於廖姓對李、鐘二姓產生分姓械鬥,及後代違反七嵌精神,加上七嵌青年參與抗日失敗等因素,以致西螺七嵌武術衰

2、落。為延續西螺七嵌的精神,後代重建振興社武館,建造阿善師墓園及修繕張廖氏祖祠,並成立七嵌武術園區,而七嵌的英雄故事更被拿來做為布袋戲劇及電視劇的故事題材,流傳至今為後人稱頌。關鍵詞:西螺七嵌、武術壹、緒論過去台灣俗諺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萬華)、四螺陽(西螺)」,分述台灣在清朝統治時期四個重要地方的繁華發展,其中西螺以著名的米倉、滾滾的濁水和七嵌的武術聞名全台。西螺最早的住民是平埔族中的巴布薩族,他們稱此地為Soreau,音譯為西螺,又因西螺位於濁水溪南畔,因地形似田螺,與對岸之北斗相似,故光緒年間稱東堡及西堡(今彰化縣北、溪州一帶)

3、為東螺,而以此地為「西螺」。又以其在濁水溪南畔,北辰南陽之故,又有「螺陽」之稱(花松村,1996,頁86)。清朝初期統治台灣採「棄台政策」及「海禁政策」,造成台灣島社會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反清叛亂、盜匪搶掠及分類械鬥四起,人們為了自保,習武以保衛家園成為當時社會環境的獨特現象,其中以西螺七嵌的武術最為出名,也最令盜匪聞風喪膽。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世居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的張廖氏族第十一世至十四世各房先人,為謀發展移民台灣,散居雲林縣西螺、二崙及崙背一帶二十五個村落,留下光輝的屯墾史蹟,而青年子弟的武術更是名聞全台,在當1時及後代都留下

4、令人稱頌的英雄故事。此外,七嵌獨特的「張廖」習俗,生時姓廖,死後歸張-「張骨廖皮」、「生廖死張」的歷史(註1),也說明七嵌張廖姓族人具感恩圖報不忘本的風骨情操,為七嵌先民來台開墾留下精彩的一頁。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進行研究,並赴西螺七嵌地區(現今雲林縣西螺鎮、二崙鄉一地帶)蒐集相關史料,因局限研究時間及資料蒐集的限制,本研究範圍限定在西螺七嵌武術的由來、興衰及對後代的意義。貳、西螺七嵌名稱的由來一、七條祖訓(七嵌箴規)的由來張廖氏發源於福建漳州詔安縣官陂鎮,張廖氏始祖張愿仔,曾任宋朝開闢漳州陳元光將軍之中軍,最後宋朝被元朝滅亡,而歸為平民,元順帝時(西

5、元1341-1367年)白蓮教作亂,張愿仔為躲避戰亂,入贅廖家,改名元子,避居官陂,廖翁視張元子如己子,遂將家產全部交付管理,張愿仔為報答廖家知遇之恩,便訂定家規以為後代子孫遵守,後代子孫遂將張元子生平事蹟及遺願整理成七條祖訓以紀念之(廖丑,1999,頁120)。依據中國大陸祖籍地福建詔安縣官陂族譜記載:「相傳張廖氏第五世族人在溪口大樓(註2)之樓門口嵌七坎(七個階梯),意旨時時刻刻提醒後代子孫勿忘七條祖訓,而稱之為「七嵌」,後來又稱為「七嵌箴規」。七嵌箴規內容分別如下:第一嵌:生廖死張故曰張廖。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無類。第三嵌: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

6、第四嵌:嗣續為女繼絕為先。第五嵌:制無苟恐生戾氣。第六嵌:堂教修譜敦親睦族。第七嵌:遷籍修譜天下一家(廖丑,1999,頁133)。二、西螺七嵌名稱的由來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福建詔安官陂廖氏子孫廖朝孔等人首先冒險渡海來台,而在康熙末年至雍正、乾隆年間許多廖姓官陂人陸陸續續組團偷渡來台,入墾今日西螺、二崙及崙背一帶,經過百年的努力,終於開墾有成,大家終能安居樂業,於是為感念先人遠離家鄉來台創業,應該飲水思源,共同出資興建宗祠,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廖姓族人在西螺下湳修建祖祠-繼述堂,並遵行祖先七條遺訓,俾便共同祭祀祖先,緬懷祖先宗德,

7、啟發敦親睦族之心,並以祠堂做為學堂延聘教師教育子弟。繼述堂興建後訂定每年春秋兩祭,春祭為農曆正月十一日(張廖姓祖先張元子忌辰),秋祭為農曆九月九日(張元子生辰),當時為強化族人彼此間的凝聚力,決定輪流盛大舉行祭祖,並舉辦迎神及武術賽會,以各村庄人丁數及經濟狀況為基礎,以祖先七條遺訓為序,將族人居住的二十五個村庄合併畫分為七個區域,即成為七嵌,俾利輪流負責舉行。而各個村落在祭典時,武術館便藉此盛會出動陣頭一較高低,參拜者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成為西螺、二崙及崙背一帶最有名的盛典,後人便稱為「七欠祭祖」,廖姓族人居住的區域則統稱之為2「西螺七嵌」(

8、廖貴莊等人,1989)。三、西螺七嵌分佈的區域西螺七嵌分佈的區域在現今雲林縣西螺鎮、二崙鄉、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