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

ID:37351374

大小:383.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2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2010年全国文综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读图知,9日最高值达21℃以上,高于8日气温最高值,A错;9日9时到18时比8日等温线更密集,说明白天气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选B,一天中前后温度达到最高,故从正午(12点)到午夜(0点)温度不是逐渐降低的,C错;白天等温线比

2、夜晚密集,说明白天气温变化更快,D错。答案:B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月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解析:首先明确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废热排放,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所以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应是城郊温差较大时段,选项中8日22时左右符合要求。答案:B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3~4题。3.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

3、季D.冬季4.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B.减小C.先减少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第3题,注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第4题,a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选项A正确。答案:3.D 4.A(2011年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

4、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5~6题。5.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解析: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高空2500m高度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选D。答案:D6.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解析:正午前后,气流向东移动了约80km,此时,甲、乙两地之间垂直温

5、差最大,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B;图中甲地受冷空气东移影响气温应下降,故A错;正午前后甲、乙之间气流上升,受此影响,丙地可能刮东南风,甲地可能是西北风,故C、D错误。答案:B(2011年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7~8题。7.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答案:C8.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6、B.2月C.7月D.8月解析: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故选A。答案:A(2012年山东模拟)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若d点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读图回答9~10题。9.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ab坡为迎风坡B.bc坡为迎风坡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

7、风坡D.无法判断10.背风坡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多少(  )A.35℃B.30℃C.25℃D.34℃解析:第9题,对前面的材料弄清前提下,两个坡中温度变化小的那个为迎风坡,所以就容易多了。第10题,先要根据已经知道的温度变化,算出温度垂直递减率,或者利用高度相同来列出两个等式,再进行相除,去掉温度的垂直递减率,算出温度变化的数值,再利用c点温度相加就可以了。答案:9.A 10.A(2012年广东模拟)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图”,回答11~12题。11.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B.甲

8、、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12.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B.位于乙地南侧C.纬度高于乙地D.纬度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