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

ID:37362721

大小:67.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2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_第1页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_第2页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_第3页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_第4页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肾炎中医证治概况与展望【摘要】回顾近十年的中医药文献,总结近代医家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同时对目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现状做客观评价及展望。【关键词】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中医药疗法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本病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在治疗上,西医多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近几年来各地运用中医药治疗全面调治,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取得了

2、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十年来有关中医文献及报道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综述如下。1中医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肾炎主要临床特点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程绵长,迁延不愈。中医无“慢性肾炎”的病名,而是根据临床表现有无水肿进行辨证论治,有水肿者属中医“水肿”门中,无水肿者属“虚劳”、“虚损”10一类。慢性肾炎多属水肿的阴水虚证范畴。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不同程度的虚损,尤以肾虚为主要。然而肺脾肾三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是传统中医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近十年来,不少中医界人士对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叶传蕙[1]教授从中医角度认识慢性肾炎病因有内外

3、两端,内因多为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调,以及七情过用,身老过度和病后体衰等损伤人体正气,尤易损及脾、肺、肾三脏,致其阴阳失调,机能失调。外邪乃风、寒、湿、热及疮毒等,每易乘虚侵袭人体,内外相引,阻塞气机,阻碍气机发为水肿。慢性肾炎的病机特点可概为本虚标实两个方面:(1)内脏虚损,阴阳失调是病机重点:慢性肾炎绝大多数是由外邪入侵,久羁不去,日耗正气,逐渐发展而来,故内脏虚损在本病中占有重要位置。(2)水湿内停,瘀血互结是病机关键:水湿内停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产物,其内脏功能不复则水湿难以清除。余承惠[2]主任医师认为其病机以脾肾亏损为本,湿浊瘀血为标。袁正瑶[3]名老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属肾阳

4、不足。杜锦海[4]主任医师认为脾虚是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肺部受邪是肾炎发病的诱发因素,热化是肾炎的主要病理转机。2辨证分型10由于慢性肾炎的病机较为复杂多变,因此在临床中辨证分型也各有所见。叶传惠[5]将慢性肾炎分为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戴希文等[6]将其分为肺脾气虚,风湿热毒扰肾;肝肾阴虚,湿热下注;脾肾气虚,水湿挟瘀三型。吕仁和[7]将其辨证为慢性肾炎前期,包括肾气阴虚型、肾气阳虚型、肾阴阳气虚型;肾功能衰竭期,包括气血阴虚、浊毒内停型,气血阳虚、浊毒内停型,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型。慢性肾炎其病机虽说以“虚”为主,但“邪实”也不可忽视,在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感受

5、风邪或湿热之邪,出现风邪乘肺、湿热内蕴之证。慢性肾炎病程长,久治不愈,往往出现血瘀阻滞的临床症状。因此,慢性肾炎分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又是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寒证亦可以转化为热证;有的病人同时出现气阴两虚,有的可同时出现阴阳两虚。所有临床辨证必须根据病人出现的一系列症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明确的诊断。3治疗方法3.1按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诊断进行治疗10慢性肾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此外,尚有血尿、尿素氮增高的氮质血症,酚红排泄率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低等表现。对于这方面的治疗,不少中医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刘新[8]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肺肾气虚型以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

6、30g,炒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2g,当归15g,僵蚕15g,丹参10g,砂仁5g;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15g,知母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枸杞子15g,丹参10g,红花10g,菊花15g,怀牛膝15g;脾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实脾饮加减,药用茯苓15g,黄芪30g,巴戟天15g,桂枝12g,泽泻15g,当归10g,丹参10g,车前子15g,淫羊藿20g,砂仁5g;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生黄芪30g,茯苓15g,山药15g,泽泻12g,女贞子15g,牡丹皮12g,红花10g,当归12g,僵蚕10g,砂仁5g。疗效颇著。常建国等[9]用加味桃红四物

7、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各10g,熟地、赤芍、丹参各15g,益母草、泽兰各20g,甘草5g,并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肾炎36例,总有效率为91%。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叶传惠[10]辨肾炎蛋白尿从风论治,强调内外合风,先力祛外风;内风肆虐,宜熄风搜风并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时振声[11]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以“益气活血养阴清利”10方加减,基本方为:黄芪15g,女贞子15g,焦山楂30g,丹参30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