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

ID:37364524

大小:349.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6卷第5期天然气地球科学Vo1.16No.52005年10月NATURAIGASGE0SCIENCEOct.2005一—jr笔≥麓兰::等.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0_::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郭晓龙,欧阳永林,耿晶,许晶。(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2.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摘要:钻井表明高能水道的分布是控制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指出由于高能水道沉积的粗砂岩具有较高的横波速度,且与泥岩的横波速度差较大,使得转换波剖面出现较强的反射振幅,故利用转换波资料可

2、以很好地刻画高能水道的分布,这是在苏里格气田利用多波多分量解释气层最为重要的基础。利用模型证明含气砂岩和泥岩的转换波反射系数是致密砂岩和泥岩反射系数的4倍左右,同时还证明在苏里格地区纵波和转换波具有18o。的相位差,认为在解释时应把转换波剖面相位调整到和纵波剖面一致,这样解释的结果与井的吻合度较高。关键词:转换波;转换波反射系数;转换波剖面;转换波解释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5—0650—04由于常规地震所固有的标量特性使得地震技术明高能水道的分布规律是控制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在应用时因多解性而受到限制。从2O世纪8O年代分布的最主要因

3、素。高能水道往往是沉积颗粒比较开始,随着地震勘探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地震野外采粗的砂岩,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在苏里格气田粗砂岩集设备的进步,国外在多分量技术的应用方面开辟比致密砂岩和泥岩具有较高的横波速度(图1)。了一条岩性及裂缝油气藏识别的很好途径。经过2O多年的发展,多波地震已经在国外10多个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_ll①。国内在多分量技术方面起步较晚。2002年,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开展了二维多波的规模化试验,接着又进行了100km。的三维多波地震采集,经过2年多的努力,看到了应用该方法出现的好苗头和前景,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有关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深层次技术

4、方面,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震转换波解释的相位就是其中的一个。笔者经过2年多的转换波解释工作,发现在苏里格气田利用多波粉细粉细‘粉细粉细细中中砾砾状中砾状中多分量解释气层时直把转换波剖面相位调整到和纵中砂中砂中砂中砂粗砂粗砂粗砂粗砂波剖面一致,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结果。一一一地层压力一地面压力1利用转换波资料解释气层的基础图l苏里格气田波速与岩性关系曲线]油;2水;3气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其次为山西组山1段的砂岩储层l_2j。钻井表根据Biot—Gassmann理论,纵波速度受岩石骨收稿日期:2005—03—30;修回日期:2005—07—11.基金项目:中国石

5、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2004年度科研项目“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直接识别储层与油气检测方法研究”(编号:0401143)资助.作者简介:郭晓龙(1968一),男,陕西蒲城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研究.E—mail:gx16805@sina.corn.①郭晓龙.长庆转换波试验研究.中国石油勘探院廊坊分院。200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No.5郭晓龙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震转换波解释65l架和流体的双重影响,纵波剖面的振幅变化不能单布区(,使气层的识别更为有效和直接,这就是在苏一反映储层流体的变化口]。横波速度受骨架介质影里格气田利

6、用转换波资料解释气层的基础。响较大而受流体影响较小,高能水道沉积的粗砂岩2转换波解释气层的模型研究具有较高的横波速度,与致密砂岩和泥岩的横波速度差较大,转换波剖面出现较强的反射振幅。在转换苏里格气田的地质和钻井资料表明,目的层盒波剖面上解释中等~强反射特征的分布可以很好地8下岩性组合关系分为3种:含气砂岩与泥岩、含气刻画高能水道的分布,从而圈定含气砂岩的有利分砂岩与致密砂岩、致密砂岩与泥岩(图2)。Su6Su38一l6一lm0■I瞄:-‘I!--^≥:IIlI■_-l一一■{≤l⋯—~锣皇⋯电警~lF-一”l≮(a)含气砂岩与泥岩(b)含气砂岩与砂岩(c)致密砂岩与泥岩图2苏里格气田盒8下

7、岩性的3种接触关系大家知道,完整的Zoeppritz方程全面考虑了平;一;㈦面纵波和横波人射在界面两侧产生的纵横波反射和在这些严格的假设条件下,Shuey得到纵波入透射能量之间的关系],但Zoeppritz方程过于复射时纵波反射系数简化公式:杂,也难于直接看清各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Shuey(1985)的近似公式实际上是根据Aki等舢)≈R。+CA+n。(1980)得出的Zoeppritz近似解进一步简化导出的。Ak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