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ID:37380248

大小:306.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_第1页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_第2页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_第3页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_第4页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第1期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24No.12014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111,21吴绍洪黄季焜刘燕华高江波11111杨军王文涛尹云鹤栾浩董婉璐(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国务院参事室,北京100006)摘要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

2、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许多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包括频次与强度)、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体健康、疾病传播、重大工程等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有助于延长农作物生育期,但极端事件增加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气候变化不仅可通过影响农业和自然资源而间接地对第二、三产业产生影响,而且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的采用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析可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且总体上

3、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整体最优、长期受益”的有序适应目标;要强调定量适应,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可预期目标,并分析适应措施的不确定性;而且为提高我国未来综合竞争力,今后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应对碳税、碳关税和碳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利弊;有序与定量适应;主动应对;中国中图分类号F12;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1-0007-07doi:10.3969/j.issn.1002

4、-2104.2014.01.002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避不利风险,仍需要科学认识和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程度,从而实现有序适应气候变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行动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需要我发展。会上,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专家们继续开展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组组长刘燕华参事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特别提出要鉴于此,香山科学会议于2013年6月18-19日在北京香形成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气候

5、山饭店召开了以“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重点变化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范畴的我国气候变化国策、问题凝练与判断”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下称香山会议)。减缓和适应的关系等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进而清除政策与作为香山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与会研究之间存在的障碍与瓶颈,缩短我国发展战略、国际战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会议指出,当前,对中国来略与气候变化研究的差距。根据会议要求,整合大量相关说,一个核心基础问题是: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与经济社研究成果,经反复修改,遂成此文。会系统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利弊如何科学界定?虽

6、1气候变化对中国不同领域与区域的总体然国家和地方已经编制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开影响始了部分实践。然而,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气候变化影响的利弊,采取不同行动,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规气候变化的总体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不同领域和区域收稿日期:2013-09-26作者简介:吴绍洪,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综合自然地理学。通讯作者:刘燕华,研究员,国务院参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发与应用”(编号:2012BAC19B00);

7、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编号:2012CB9557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过去百年环境格局变化与影响”(编号:XDA05090307),“国际贸易政策及减排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编号:XDA05150200)。·7·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24]造成的直接影响;通过对水热格局、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动。1980-2008年气候总体变化趋势,包括气温、降造成对不同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系统的间接影响;减缓气水、太阳辐射等,分别导致了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降低了候变化

8、对社会经济系统的间接影响。1.27%、1.73%和0.41%,而水稻增加了0.56%。其间受1.1不同领域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和作物是我国北部和东北部(1)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对自然生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玉米和小麦,在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和间态系统分布、生产力、服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