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

ID:37381679

大小:10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3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1页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2页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3页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4页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基础理论 (1、2、3、4、5、6、7、8) 基础理论 一、何谓儿童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持续的和反复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对立违抗性行为,包括:经常过分地打斗、伤害他人或虐待小动物,有意地破坏他人东西,故意放火,多次偷窃行为,无故逃学,无故离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赌博、过早的性行为以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等,以上任何一种行为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诊断为品行障碍。儿童品行障碍男孩多于女孩,城市多于农村。(一)反社会性行为   指的是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在家中或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2、勒索或抢劫钱财;强奸或猥亵行为;纵火;经常撒谎、逃学;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流浪不归;经常不顾父母禁令在外过夜;参与社会犯罪团伙从事犯罪活动。(二)攻击性行为  指对他人或财产的攻击,挑起或参与斗殴、打骂,用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欺负他人;虐待弱小残疾人和动物;故意破坏他人或公物;自己情绪不良时也常以攻击性方式发泄内心痛苦和矛盾。(三)对立违抗性行为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孩子,对成人特别是家长采取明显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如为了逃避惩罚而经常说谎,发脾气、不服从、不理睬或拒绝成人的要求或规定;与成人争吵,与父母或老师对抗,故意

3、干扰别人;违反园(校)规或集体纪律,不接受批评。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品行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初发品行障碍患者,若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或干预,行为问题就逐渐被固定,形成持续性或反复发生的品行障碍。有品行障碍的儿童可导致学习困难,难于成才,成年后社会适应不良,物质滥用、反社会人格,造成家庭不幸,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正是由于其不良后果,早期干预治疗尤为重要。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专业诊断标准  根据CCMD-2-R(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发生于儿童少年期,持

4、续半年以上, 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均可诊断为品行障碍:  1. 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  2. 经常故意伤害他人或虐待动物;    3. 经常故意破坏家里的东西或公共财物。    4. 故意纵火。    5. 经常偷窃。    6. 瞒过家长全天逃学,一学期三次以上。    7. 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至少两次;    8. 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惩罚;    9. 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二)常规诊断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发现孩子同时符合以下第1、2、3项标准,且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5、,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还要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便可诊断为品行障碍。  至少有下列3项:  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至少有下列2项:   ①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②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

6、③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④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⑤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⑥常常虐待动物;⑦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⑧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至少有下列1项:   ①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②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害他人;⑥故意纵火。(三)多动症与儿童品行障碍如何鉴别?  儿童品

7、行障碍也可伴有多动、顽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等症状。但这类患儿最突出的问题是某些品行问题,如说谎、偷窃、纵火等,而且这类儿童与多动症不同的是,对中枢兴奋剂治疗毫无效果。因此,对某些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试服中枢兴奋剂1~2个月,观察疗效反应,以助鉴别诊断。 三、为什么会发生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发生原因,目前认为可能是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等所致。(一)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雄激素水平增高、中枢5-HT下降、智商低、围产期并发症。(二)家庭因素(教育方式、不良生活习惯、父母范例)  家

8、庭因素是品行障碍的重要病因,如父母精神病、物质依赖、父母与子女缺乏亲密感情联络,对待孩子淡漠、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争吵、打斗、分居、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等等。具体体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