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

ID:37384798

大小:452.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12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_第1页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_第2页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_第3页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_第4页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01:大学生活与生命成长专题02:人生观与人生价值专题03:生涯规划与人生意义专题04: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专题06: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专题07: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专题08:人权观念与宪政制度专题09: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专题10: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05《弟子规》诵读之“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

2、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依,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廉,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无问。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一、道、德、道德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三、道德的起源及其运用四、如何判定是道德的五、道德抉择可能的基本原则一、道、德与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

3、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世上万物遵循着道而产生,受到德的滋养,具体的物质构成它的形体,周围的时空环境使之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把道德视为根本的。道的尊位,德的宝贵,不是出于谁的号令而完全是因循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蓄养万物,使它们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给它们最大的照顾和护佑。生长了并不据为己有,作育不自居其功,统领着天下万物却并不自视为救世主。这就叫深厚的德行。“道

4、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真正的根本在于“道”和“德”,“物”和“势”只是附属的,次要的东西。“道”和“德”是先天的,是决定了生命层次和生命质量的东西,“物”和“势”决定的只是临时的、外表的东西。生命并不依赖任何有形的物质而存在,生命是宇宙规则的产物。“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就是为什么万物应该把“道”和“德”放在非常尊贵的位置上的道理。“道”和“德”是非常尊贵的,这种尊贵与世俗的任何“尊贵”都是不同的。“道”和“德”是人类乃至天地万物的原始父母。“道”和“德”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和

5、最光明的前景。“道”和“德”代表的是宇宙最根本的秩序和有形世界基本属性的完美统一,是至“真”的、是至“善”的,是至“美”的。《老子》中的“道”,是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分享自主学习:“人之别于禽兽者”1

6、、谁负有道德责任?2、关于人应该有道德的不同假定3、人需要道德的可能和必然基础1、谁负有道德责任?(1)孟子的人禽之辩: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2)荀子的人禽之辩: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只有人才可能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只有人才被认为负有道德责任。2、关于人应该有道德的不同假定(1)宗教或超自然物作为道德的基础(2)自觉的自身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3)传统或法律作为道德的基础3、人需要道德的可能和必然基础(1)人的共同需要,如对友谊、爱、幸福

7、、自由、和平、安定等的需要;(2)人的共同心性,儒家的“四心”“四端”“四德”之说,所谓“人同此心”;(3)人的共同理性,理性主义的先验假设,所谓“心同此理”。三、道德的起源与运用道德即使是“天命”,也不会是从来就有的。道德有其自身的起源、发展。只是,不同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学说会有不同的说明。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的不同学说:超自然论——神的启示;自然法则论——自然本性;纯粹主观论——人自己制造的。道德起源的不同条件:(1)社会关系的形成作为客观条件;(2)自我意识的形成作为主观条件;(3)生活实践的发展作为现实条件;综合的观点:道德源自特定背

8、景下有意识的人和物质的、精神的或情感的“物”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2、道德的发展(1)阶级形态的发展论: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