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书》同步练习1

《河渠书》同步练习1

ID:37385969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河渠书》同步练习1_第1页
《河渠书》同步练习1_第2页
《河渠书》同步练习1_第3页
《河渠书》同步练习1_第4页
《河渠书》同步练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渠书》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渠书》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九川既疏,九泽既洒B.并北山东往注洛三百余里C.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D.乃厮二渠以引其河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道:同“导”,疏导C.水颓以绝商颜绝:穿过D.岁因以数不登登:登上,攀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山东从沔无限C.便于砥柱之漕D.通,以漕,大便利5.下

2、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B.以富魏之河内C.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D.而益肥关中之地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

3、不可漕。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道多阪,回远回:曲折B.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间:间隔,距离C.诚得水,可令亩十石诚:如果,果真D.岸善崩,乃凿井善:擅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8.下列句子中加点

4、的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B.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C.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D.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2)诚得水,可令亩十石。(3)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

5、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

6、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

7、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史记·乐书》,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响:回声、回音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同“叛”,背叛C.舜之道何弘也弘:弘扬D.即去之晋去:离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司马迁认为他不是个有德之君。B.师旷认为师涓所奏之乐为亡国之音,劝晋平公不要欣赏,可是晋平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

8、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