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

ID:37387411

大小:1.99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5-12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_第1页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_第2页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_第3页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_第4页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意象、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如何分析鉴赏诗歌形象年份作者朝代体裁试题类型特点1994元稹唐绝句选择题咏物1995李清照宋宋词选择题叙事、抒情1996阿鲁威元元曲选择题咏史1997刘禹锡雍陶唐绝句选择题写景、比较1998贾岛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1999杜甫唐绝句选择题写景2000赵师秀北宋绝句选择题写景、抒情2001韦应物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2002李白唐绝句主观题议论、抒情2003王维唐绝句主观题写景、抒情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值6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2、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看下面的几首诗,说说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答案:人物形象: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忠义之士荆轲的形象。答案:抒情主人公形象: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答案: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自声远的蝉的形象。(一)、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二)、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

3、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等.如:“月落呜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安静秀雅的美

4、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如《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念奴娇.赤壁怀古》。(三)、诗歌形象的分类: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抒情诗大多是诗人

5、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

6、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常用方法】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

7、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例题剖析】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误例: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

8、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