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

ID:37394804

大小:2.1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12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_第1页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_第2页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_第3页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_第4页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道的生态保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生态保护具体功能作用机制效益建设策略维护已有生态防治环境污染宏观布局上的作用机制微观详细设计上的作用方法综合绿道由起源到20世纪的全面综合发展,借鉴戴菲、胡剑双2013年的《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中的观点归纳其演变特征如下1、绿道功能的转变:从单一功能为主转向多功能复合2、绿道服务对象的转变:从为人类服务转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从绿道起源至二十世纪中叶,无论是绿道其保护、游憩、美学、解决城市病的功能服务的对象都是人类本身,而二十世纪中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维护生态本身的角度去考虑,绿道的

2、服务对象也逐渐由单一的人转变为追求人与自然地和谐。(四)、绿道理论发展演变的特征中国古代道路绿化、保护河流欧洲古代景观轴线等单一功能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游憩、休闲审美等功能二十世纪中叶之后融合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工功能发展至今绿道具有生态保护、历史保护、游憩美观等多方面复合作用(资料来源:百度图片)(资料来源:百度图片)3、绿道形态的转变:从线性景观转向网络系统4、绿道层次的增加:由城市层次转变为三个层次功能作用机制规划方法反馈得出规划实现绿道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生态保护研究方面小组成员:刘辰、刘挺亭、

3、李晓鹏一、发展历程梳理二、国内研究情况介绍三、基本理论简述四、绿道的生态功能五、绿道生态研究中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六、绿道的规划方法一、发展脉络梳理(一)思想起源(二)不同的发展历程划分(三)本组的历程划分(四)发展特征(一)、思想起源目前学术界关于绿道起源的主要存在五种观点1.北大俞孔坚认为绿道起源中国周代[1]2.西恩斯认为绿道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林荫大道[2]3.法伯斯认为奥姆斯特德是绿道之父,并认为翡翠项链是世界上第一条绿道[2]4.祖伯认为绿道最早出现在纽约州的阿迪朗达克公园地区,当时称为绿径

4、[3]5.特纳认为绿道起源诸如像古埃及礼仪性大道、河道防洪、街道绿化的林荫道等[3]本组成员查阅文献归纳绿道的思想分别起源于中国、欧洲、美国,这三者都对现代的绿道理论的产生带了不同的影响。两千多年前中国道上的绿道断面(资料来源:YuK,LiD,LiN.Theevolutionofgreenwaysinchina[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6(1-4):223-239)凡尔赛宫平面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波士顿公园体系平面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1]YuK

5、,LiD,LiN.Theevolutionofgreenwaysinchina[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6(1-4):223-239[2]胡剑双.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33[3]陈福妹.绿道网络的生态环境功能及规划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28(二)、不同的发展历程划分由于不同学者与机构对于绿道的起源时间理解不同,因此绿道的发展历程大家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西恩斯将绿道的演变分为三个

6、阶段[1](1)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阶段主要是通过景观轴线、林荫大道和公园路来连接城市中主要的城市空地,其主要特征是运动、游憩和视觉欣赏。(2)1960—1985年,主要是沿着河流、小溪、山脊、道路、废弃铁路路线和其他廊道的绿道,其主要特征是无机动车通过和提高野生动物生境通过。(3)1985年之后,绿道出现了多目标性和多功能性的规划,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提高野生动物生境功能,兼有美学、休闲、通勤、历史文化廊道保护的功能。法伯斯认为美国绿道理论的发展应分为五个阶段[2](1)1867—1900年

7、,早期景观设计师阶段(2)1900—1940年,二十世纪前三十年致力于规划工作的景观设计师(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包括麦克哈格、祖伯、刘易斯等设计师对绿道规划产生影响。(4)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为绿道命名(5)1995年之后,国际绿道运动的发端。西恩斯照片(资料来源:百度图片)[1]胡剑双.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39杨斌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将绿道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五个阶段。(1)功能孕育阶段,约公元前1700年至1867年,以形态、景

8、观功能为主导。该阶段规划形成了以轴线、广场、林荫大道等要素构成的线性景观空间。(2)功能强化阶段,1867年至1960年,以生态、景观、游憩功能为主导。这个阶段的绿道研究与实践注重对自然钟爱、追求绿道建设的景观、游憩的功能,以达到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效果。此时的绿道建设多伴随着大规模的美国公园运动、欧洲的城市公园改造等运动而兴起。(3)功能扩展阶段,1960年至1980年,以环保、历史文化与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为主。(4)功能完善阶段,1980年以后,以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