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

ID:37398128

大小:993.00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5-12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_第1页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_第2页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_第3页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_第4页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神话到诗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编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1、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传说为尧舜时期的,但现在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尚書》大傳曰:舜時百工相和為卿雲之歌曰:”卿雲爛兮,糺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吕氏春秋·音初》记载“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2、神话故事传说时期的文学3、甲骨卜辞、钟鼎

2、铭文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1、诗、乐、舞紧密结合“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2、文、史、哲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和解释。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宗教观念以及各类日常生活知识。2、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人们由此幻

3、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3、神话的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二、神话的保存: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三、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1、创世神话《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纪年历》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

4、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2、世祖神话《淮南子》中“女娲补天”、《太平御览》中“女娲造人”的故事。《诗经·生民》中记载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神话故事。3、洪水神话《山海经》中“鲧禹治水”的故事(“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4、战争神话《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5、英雄神话《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6、传奇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的故事。欧(呕,吐)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

5、欧丝。(《山海经·海外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山海经·海外南经》)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同上》)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同上》)四、上古神话的演变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1、历史化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

6、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见汪继培辑本《尸子》卷下)。《韩非子》中记鲁哀公问孔子"夔一足"的问题,孔子解释为"夔非一足也,夔有一,足矣"。2、文学化神话流变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现。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后世思想家为宣言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常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寓言,神话便文学化了。在先秦诸子著述中,尤其是"寓言十九"的《庄子》中,寓言不胜枚举,如"鲲化为鹏"、"倏忽与混沌"、"藐姑射之仙"、"列子御风而行

7、"、"望洋兴叹"等。《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3、宗教化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如孪生兄弟,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含有宗教的因素,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道教的仙话,就是神话宗教化的具体表现。西王母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其典型实例。《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