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讲解

修辞手法讲解

ID:37406006

大小:624.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5-11

修辞手法讲解_第1页
修辞手法讲解_第2页
修辞手法讲解_第3页
修辞手法讲解_第4页
修辞手法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一般与句式联合起来考,有时也放在词语中考。从高考来看,大都围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展开命题。复习的重点不是辞格,而是应用,特别是用于书面语,便于语句的整齐、连贯、含蓄、形象。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打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必备的条件:⑴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⑵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乡愁是

2、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珍珠似的白沫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它(礁石)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他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他的性格很像母亲。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你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这种想法太机械了。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相比表示猜度表示想象表示举

3、例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的种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障都成了水墨山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本体喻体比喻词1.明喻出现出现像、似、仿佛、犹如2.暗喻出现出现是、成了、变成3.借喻不出现出现无比喻的种类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定好计划一样。有时

4、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化深奥为显浅希望是航标灯,即使风浪再大,也不会迷航化抽象为具体“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的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化冗长为简洁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首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练习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

5、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它景物对它进行衬托。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参考答案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的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他们用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比拟概念: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6、式。种类:拟人和拟物比拟的作用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色彩鲜明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描绘形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表意丰富比拟的辨析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雄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恶霸夹着尾巴跑了。豺狼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喻体必须出现。借

7、代和借喻的区别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地方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例如:①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喻借代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

8、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学习最好的同学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这样的美景,怎不叫人流连忘返呢?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