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ID:37406102

大小:9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3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_第1页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_第2页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_第3页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_第4页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第一章地质描述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三山街站~张府园站区间隧道位于南京市中山南路,南起升州路,北止建邺路,线路长724.18m;张府园站~新街口站区间隧道位于南京市中山南路,南起张府园巷,北止淮海路,线路长805.23m。采用浅埋式双洞隧道,盾构法施工,隧道直径6.39m,涉及宽度22m左右,洞底板埋深约23m。二、线路段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属古秦淮河冲积平原。古秦淮河(一条支流)经武定门地带进入南京城区,沿长乐路、中山南路南段~长白街区

2、间北下,经玄武湖至金川附近入江。在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等作用下,古秦淮河携带的大量的泥砂在南京城区以河床、边滩形式逐渐堆积,形成10~40m厚的以砂性土为主的冲淤积物。(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下伏岩体为白垩系砂质泥岩,上伏土体除浅部3.40~7.0m为近期人工填土外,其余为第四系粘性土与砂性土。线路段43.6m以浅岩土体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Ⅰ层为人工填土;Ⅱ层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细分为5个亚层,分别表示为:Ⅱ1粉土、Ⅱ2粉砂夹粉土、Ⅱ3粉土夹粉砂、Ⅱ4粉砂夹粉土、Ⅱ5粉质粘土;Ⅲ层以粘性土、

3、粉土夹砂为主,细分为4个亚层,分别表示为:Ⅲ1粘性土、Ⅲ2粘性土、Ⅲ3粉土夹砂、Ⅲ4粘性土;Ⅳ层为土混卵砾石,在南京城区分布较广,埋藏于基岩顶面;Ⅴ1层为白垩系强风化砂质泥岩。(三)、水文地质特征本标段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Ⅱ4层以浅;其次微承压水,仅分布于下部Ⅲ3、Ⅳ层。孔隙潜水、微承压水水位年变幅一般在0.2~2m,其水位动态受丰枯降水季节影响明显,同时亦受地下管线渗漏水影响。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水对钢结构为弱腐蚀等级。土层的透水等级:Ⅰ层孔隙大,

4、为透水等级;Ⅱ1、Ⅱ2、Ⅱ3、Ⅱ4层为透水等级;Ⅲ3、Ⅳ层为弱透水等级;Ⅱ5、Ⅲ1、Ⅲ2、Ⅲ4层为微透水~不透水等级。实测Ⅱ2层水平渗透系数1.16m/d;Ⅱ4层渗透系数1.4~7.41m/d;Ⅱ5层水平渗透24小时基本不渗水,垂直渗透系数1.21×10-4m/d。Ⅱ4层以浅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其单井日出水量一般为100~500方;Ⅲ3、Ⅳ层单井日出水量一般小于100方。第二节区间地质描述区间地质描述详见表7-1-1、表7-1-2;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7-1-3、7-1-4。。一、三山街站~张

5、府园站区间该区间属古河道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及阶地地貌,基岩埋藏较深,约35~39m,古河床中主要为沉积的粉砂、粉细砂及粉土;埋藏阶地主要由可塑状粉质粘土构成。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位于地下1~2m,主要以孔隙潜水为主。地铁隧道底板埋深23m左右,主要穿越Ⅱ4、Ⅲ1层,局部穿越Ⅱ5、Ⅲ2;土层均为灰色、饱和、软~流塑,夹腐植屑及朽木屑。Ⅱ4层以浅主要为砂性土,其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围岩稳定性极差,隧道开挖时,易产生涌水、涌砂和坍塌现象,为I类围岩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JJ026-90)关于隧道围岩分类

6、标准。圬工与围岩摩擦系数f0.25。二、张府园站~新街口站区间该段属古河道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及阶地地貌,基岩埋藏较深,约35~39m,古河床中主要为沉积的粉砂、粉细砂及粉土;埋藏阶地主要由可塑状粉质粘土构成。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位于地下1~2m,主要以孔隙潜水为主。地铁隧道底板埋深23m左右,主要穿越Ⅱ41、Ⅱ42、Ⅲ11、Ⅲ12、Ⅲ13层;Ⅱ层土为灰色、饱和、软~流塑,夹腐植屑及朽木屑;Ⅲ层以粘性土、粉土夹砂为主,Ⅲ11粉质粘土,褐黄色,软~可塑;Ⅲ12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软~可塑。Ⅱ4层以浅主要

7、为砂性土,其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围岩稳定性极差,隧道开挖时,易产生涌水、涌砂和坍塌现象,为I、II类围岩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JJ026-90)关于隧道围岩分类标准。I类围岩圬工与围岩摩擦系数f0.25,II类围岩f0.3。第三节补充地质勘察根据《南京地铁三山街~张府园、张府园~新街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招标文件补充通知》,内秦淮河处盾构隧道覆土只有2.7m,盾构通过此处的施工时,需详细查明河道、堤岸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针对区间隧道经过的建筑物管线部位,以及随着技术工作的深入,

8、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地质勘察的要求,将根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标准规范制定补充勘察方案。第二章工程特点第一节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及对策经过对招标文件的分析和现场考察,初步考虑本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和拟采取的技术应对措施见表7-2-1。技术难点与对策措施表表7-2-1序号技术难点对策及措施1三山街站主体已施工完进出洞前,首先在原井内钻孔检查原深层搅拌桩加固效毕,地面交通已经恢复,果,如达不到推进技术要求,则采用水平旋喷加固,在车进出洞口无法进一步加站内水平向外打设旋喷管,加固墙外土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