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

ID:37407193

大小:274.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_第1页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_第2页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_第3页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_第4页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4月第33卷第4期·34·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1)Apr.201IVo!.33No.4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何彬,刘毅,郝斐(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ooo8a)陈诗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奥连特(Oriente)盆地是南美厄瓜多尔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主要烃源岩为盆地西部的白垩系Napo组海相黑色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主要储层为白垩系Hollin

2、组和Napo组砂岩。上白垩统页岩、煤层及致密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盖层。由于经历了早期的拉张和后期的挤压,盆内广泛发育备种逆冲构造、反转构造和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断背斜构造,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根据制约油气成藏的各种地质要素、地质作用以及其时空关系,认为奥连特盆地上白垩统为一个含油气系统。通过油气系统分析,认为在盆地的南部、中部及东部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潜在目标。[关键词]奥连特盆地;前陆盆地;Napo组;Hollin细;油气系统;勘探潜力[中图分类号]TEl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O11)04—0034~o

3、51地质概况南美地区在世界油气资源布局中所处的地位正不断地攀升,奥连特(()riente)盆地是南荚洲厄瓜多尔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厄瓜多尔东部亚马逊平原,而积约10×l0km;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构造活跃的科迪勒拉山系与稳定的巴西一圭亚那地盾之间的过渡带(图1)。开展奥连特盆地的油气系统特征研究,对于我国石油企业在该区域开拓石油新项目与战略选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奥连特盆地经历_r5个构造演化阶段:前寒武纪基底发育阶段、古生代裂前发育阶段、三叠纪一侏罗纪同裂陷发育阶段、白垩纪裂后坳陷发育阶段和向垩纪末期一第j纪前陆盆地发育阶段。而存白垩纪裂后坳陷发

4、育阶段,东部的巴西地盾为物源区,沉积了白垩系Hollin组和Napo组,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海陆交互相和浅海~陆架相,盆地内的Napo组生油岩也沉积于该时期。笔者从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和成藏作用方面说明该油气系统特征,并指出盆地的潜在勘探有利区。图1奥连特盆地大地构造位置[收稿目期]2011—01~10[基金项目]国家“973规划项目(20oB2o95∞)。[作者简介]何彬(1963一),男,1986年大学毕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学兔兔www.xuetutu.com第33卷第4期何彬等: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

5、与勘探潜力2油气系统基本要素2.1烃源岩奥连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白垩系Napo组海相黑色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奥连特盆地Napo组烃源岩沉积于浅海陆架环境,主要∞O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和南部。咖{如从Napo组740个烃源岩样品分析结果可知(图2),总有机碳值(TOC)主要分布在0~3之间,其中以0%~1之问的样品最多,ToC

6、其次为1~2之间的样品。由于海侵源自西面的太图2奥连特盆地TOC分布特征平洋,自西而东陆相影响增强,因此生油岩干酪根的类型在区域分布上有差异:盆地东部的有机质主要为陆源的Ⅱ型干酪根,盆地西部一般为I型干酪根(图3)。Napo组

7、烃源岩的总体成熟度不高,有机质成熟度一般为不成熟(镜质体反射率R0.6)。紧邻安第斯逆冲断层东边,R。达到了l

8、O~1.2,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阶段。2.2储层和盖层奥连特盆地的主要储层为白垩系Hollin组和Napo组,以砂岩占绝对优势,白垩系灰岩仅在少数油田构成了次要储集岩_4]。1)Hollin组砂岩主要沉积于冲积平原至河流一三角洲环境,盆地西边的Hollin图3奥连特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布图组顶部和底部的砂岩则沉积(据文献[33,有改动)于浅海环境。砂岩

9、分选好,为石英砂岩,孔隙度为12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4月~17%,渗透率为(50~8【)())×10。’/am。石油产自Hollin组的顶部砂岩(UpperHollin)和中部砂岩(MainHollin)。Hollin组砂岩的厚度几丁达100m。2)Napo组储集岩沉积于浅海陆棚环境,包括4套砂岩储集层(T、U、M2和M1砂层)和2套碳酸盐岩储集层(A和B灰岩层)。T和U砂层沉积于海湾至近海潮道,孑L隙度为12~25,渗透率为(15~5000)×10m,砂岩厚度达75m;M2砂层局限于盆地

10、的东部,代表了一期有限的海退沉积;M1砂层由厚层一块状砂岩组成,也只分布于盆地的东部,孔隙度町高达20%以上,渗透率可高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