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ID:37408793

大小:3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_第1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_第2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_第3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_第4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3.掌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4.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

2、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过程中的重要贡献。●教学重点血染卢沟桥。●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学方法1.引导回忆法。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接触过的关于卢沟桥的知识,加深对这座历史名桥的认识。2.图文结合法。在讲述七七事变前的形势时,应准备一张“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增加直观的教学效果。3.讲述法。此法适合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4

3、.讨论法。5.影像辅助法。充分利用现有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日本法西斯野蛮行径的认识。●教具准备1.投影仪。2.关于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内容。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同学

4、们,这里提到的1937年7月响起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进入八年抗战阶段。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导入语例示二]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

5、望与估计。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同学们,以上几段材料选自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因为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大举侵华的开始,此次事件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所以,卢沟桥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卢沟桥在什么地方?日军为什么选择卢沟桥作为军事攻击的起点?卢沟桥事变意味着什么?等等。学习完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会明白的。[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在

6、小学时,你们已经接触过关于卢沟桥的知识。卢沟桥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位于中都(金都城)西南永定河上,是古代又一杰出的桥梁建筑。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是一个由10个桥墩结起来的11孔联拱式石桥。桥墩平面设计为船形,迎水面砌为分水尖,以抗击洪水冲击。拱券采用纵联式砌拱法,使拱券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在桥身两侧280根望柱顶端雕有神态各异的大小石狮485个,是著名景点之一。这座桥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的考验,历800年时间,至今屹立在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卢沟桥的在历史上不仅因为它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更重要的是1937年7月,

7、中国军人在此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从而揭开了全国抗日的序幕。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血染卢沟桥[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推进。1935年逼迫国民政府与之签订了《何梅协定》,又策划华北五省(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绥远)自治。到1936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下面请大家把课本“血染卢沟桥”一目前两段大字内容看一下。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了解1937年7月前北平周边的形势,了解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