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西林壁 教案

5、、题西林壁 教案

ID:37410710

大小:4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3

5、、题西林壁 教案_第1页
5、、题西林壁 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5、、题西林壁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姚县金碧中心学校刚诚片区标杆教学语文教案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内容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时1编号07年级四年级备课教师吴春丽备课组长签名设计日期2011、9、20学习目标(叙写)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能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2、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预习提纲:1、能正确诵读古诗。2、想想诗题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检查预习。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同学们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

2、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检查预习:题西林壁的意思是什么?二、检查预习三、明确学习目标。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学指导(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查字典,后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并评价谁读得最好。 (2)选出读得最好的赛读。 (3)小组内交流古诗诗意,看谁理解得最好?(4)交流诗意,教师作点拨

3、、订正、补充。教学过程(二)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1、自学指导(二)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各不同,这是为什呢?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呢?再次品读古诗,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蕴含着什么道理?主要从哪两句种体现出来的?3、检查自学、小组讨论情况。(1)小组讨论,组内互相交流。(2)诗中哪两句是解释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各不同的原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不能片面地看问题。。)五、当堂

4、训练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解画线字词的意思,并理解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你会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反思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不能片面地看问题。)七、板书设计。八、布置预习任务:通过工具书会正确诵读《游山西村》教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