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ID:37415915

大小:222.6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2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_第1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_第2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_第3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_第4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地位和形成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争论四、成本价格和利润学说与西方经济学生产成本和利润学说的比较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的地位和形成(一)地位——《资本论》第三卷的核心,是考察资本主义总过程和剩余价值转化的各种具体形态的理论前提(二)形成1、斯密和李嘉图的利润理论(1)斯密贡献:①利润不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不是让渡的结果,而是资本家没有支付过代价而拿去出售的一定量劳动,是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

2、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②分析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现象缺陷:——没有在纯粹的形式上说明过利润。不仅一开始就混同了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且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2)李嘉图贡献:①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企业的动机和目的②利润来源于工人的劳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是利润。缺陷:——实际上已经触及利润平均化,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但他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跳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

3、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首先肯定资本家获得的是平均利润,即一开始就从平均利润出发来进行考察2、形成(1)萌芽阶段——19世纪40年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2)初步形成——19世纪50年代末期,《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3)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的主要内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争

4、论——国外学者关于转型问题的大争论1、关于转型问题的大争论主要有3次(1)19世纪末20世纪初庞巴维克与希法亭之间的论战(2)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多布和米克与米尔达尔、罗宾逊夫人等人的论战(3)20世纪70——80年代由萨缪尔森首先发难的大论战2、论战的主要观点(1)庞巴维克——是对转型问题首先进行发难的人,他认为生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不是波动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和永久的差异,价值规律不是调节生产价格运动的唯一因素,马克思没有解决好转型问题。(2)希法亭——通过对以庞巴维克为代表的效用价值理论的批判,指出马克思成功地解决了转型

5、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转型问题时所假设的两个“不变条件”——价格总额必须等于价值总额,利润总额必须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必须同时被坚持。(3)博尔特凯维奇——针对转型问题设计了一个三部门模型,用数学方式证明了应当如何从价值推导出生产价格。他否定了马克思所假设的上述两个“不变条件”在一般意义上的可能性,认为除非在特殊的假定条件下(简单再生产占统治地位、黄金等同于由第三部门生产的奢侈品其价格等于一个单位),马克思所假设的两个“不变条件”中只有一个能得到满足——剩余价值总额等于利润总额。(4)温特尼茨——与博尔特凯维齐正好相反,认为从一般来看,

6、利润总额不同于剩余价值总额,但价格总额必须等于价值总额(5)塞顿——通过运用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了多部门模型,论证了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价值,将依赖于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整体经济的平均有机构成”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提供了在多部门经济中价格可以有劳动价值决定的证明。(6)萨缪尔森——认为转型问题要证明的是商品价值和其相对价格之间还保持着的一定的比例关系,他通过对其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可以直接从投入产出系数、利润率、工资率等这些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数量关系求出,根本不

7、必借助于价值这个概念,整个转型过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萨缪尔森还针对转型问题提出了他的“擦除器原理”——“反复思考两种可以替换但却又不一致的体系,写下一个。现在通过运用一个擦除器把它擦掉来进行转型,然后再填上另一个,如此你就完成了转型的算法”。(7)米克——认为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的相等是比总生产价格和总价值相等更为重要的事,他试图运用“从商品推导出生产价格”这一途径来说明马克思的转型过程。米克坚持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是历史上按价值的交换转化成按生产价格交换这一事实的理论反映。(8)伊藤诚——运用形式和内容这对

8、哲学范畴,对转型过程进行了解释,指出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生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决不会影响到价值实体再生产的地步,马克思的总价值和总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和总利润相等这两个命题中的含义,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价值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