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ID:3741770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_第1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_第2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_第3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_第4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梅富众一.分析意境....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答: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二.分析诗眼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例如:第三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答:“咽”和“冷”字用的好。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中幽深孤寂的景象。三.表现手法提问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3、)。(注:此答题模式通用)〈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2〉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3,白描、对比;4,动静结合;〈3〉修辞手法:1,用典:含蓄凝练、丰富内容、富于文采;2,比喻:写出本体的相似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3,比拟:含蓄凝练;4,夸张:强调突出;5,对偶:含蓄凝练。四.分析主旨型(1)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

4、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2)边塞征战诗: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憧憬美好生活、向往和平;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奋勇杀敌、以身许国;描写塞外生活艰苦;(3)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常用手法:用典;(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

5、;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五.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答: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写出其表达效果。〈2〉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3)以景结情的作用问:这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①写了什么景?②抒发了什么感情?③分析其表达效果。例:阅读下面这

6、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问: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答: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写了暗夜中的风吹着雨,拍打着冰冷的窗户;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结句以景结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意犹未尽,耐人寻味。五.关键词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

7、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同意。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与折柳的寓意相符;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六.比较评价提问方式:比较这两首诗有何异同点?答题思路: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例:(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

8、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2):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