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ID:37420861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精心设计课题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

2、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几分钟的引入切不可轻视,它关系到四十五分种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那么引入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呢?这是没有定论的,它要根据教材内容、   比如,在学习§2.11有理数的平方时,故事引入: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了奖励发明国际象棋游戏的人,承诺要满足这个人的一个要求。这个人提出,只要在这个国际象棋棋盘里的64个格子中,依次放上2颗、4颗、8颗、16颗,…,后一个格子里的数量是前一

3、格子的数量的2倍的粮食就可以了。国王高兴的答应了。但随后令国王惊讶的是,国王并没有办法满足这个人的要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了力吸引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吧!(如何用式子把每一格的数量表达出来呢?)   第一格:2                       第四格:2 ×2×2×2=16   第一格:2×2=4                  第五格:2×2×2×2×2=32   第三格:2×2×2=8                ……   我们发现第2格也能象上面一样列出数学式子进行计算,但显然用这

4、样的式子在表达上很不方便的,那我们能否找到简便的表达方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   小学时,我们学过:a×a记作a ,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a×a×a记作a ,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a×a×a×a×a呢?a×a×a×a…×a有n个a呢?象这样n个a相乘,记作a,既简单又明确。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介绍给了学生。学生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教学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活跃了思维。   二、在赏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

5、最被动的莫过于后进生了。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放弃后进生就不能做到,使人人都能学数学用数学。根据后进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的特点,本人认为,应从赏识入手,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对后进生在学习上难度的要求,积极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安排这样一道题:你能用6根火柴组成4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吗?若能,请说明你的图形。其中,有一个后进生说:“能”,虽然声音不大,却能被老师听到,及时给他一个机会。这个同学说:“图形是棱锥,

6、是三棱锥。”因为之前老师有分析过三棱锥有6条棱,在这一题目中,6根火柴就是6条棱,所以要回答本题并不难。由于该生的特殊性,老师鼓励他说:“你看,你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这个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有了,其他同学也是深受鼓舞。>当然,不仅仅后进生需要老师、同学的赏识,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我们知道,不是聪明的学生被夸奖,而是被夸奖的学生会变得更聪明。课堂中,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有赏识就有成功,有赏识,学生都愿意动起来。三

7、、一题多解,合作讨论,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就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学生个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直线AB∥CD,直线L分别截直线AB、CD于点E、点F两点。并且   ∠1=130°,求:∠2的度数。   问题分析:(1)所求角∠2与已知角∠1之间

8、有什么联系?   (2)已知直线AB   ∥CD,能帮我们带来哪些结论?   (3)怎样把求∠2的过程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地从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