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

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

ID:37422640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_第1页
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_第2页
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一、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必要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探究活动尚有不足之处,甚至有些活动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极大地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一是探究内容,顾此失彼。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尽管教材考虑了诸多因素,但仍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二是探究时间,捉襟见肘。有些研究活动时间跨度长,课堂时间根本不够。同时,时间因素也束缚了师生的手脚,造成难以深入指导和难以深入探究。三是探究生成,虎头蛇尾。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有新意的生成性疑惑,往往受探究条件或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口头肯定与引导,往往缺少后续的探究行为。笔者认为,实施开放性探究实验

2、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建设开放性探究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也可以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二、建设与应用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1.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1)布置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①设置多种功能橱柜。实验工具橱。用于存放学生做实验用的工具(含实验材料,工具是学生自制的实验工具)。实验工具橱既可置于学生实验台下,也可另行设置,高度须符合小学生的身高。实验材料橱。按班级或实验小组设置,主要放置学生搜集的实验材料。探究成果展示橱。主要用于展示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果。②设置科学实验工作台。生物工作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生物实验。生活科学工作

3、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探究实验。奇思妙想工作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③建设信息技术平台。该平台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常规实验仪器相整合为指导,使其具有科学探究功能,构建了自主探究的实验环境,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2)配备开放性实验室器材。①对原有器材进行改造和重组。为使科学探究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各种仪器进行重组和改进。②鼓励师生自制教具,丰富实验资源。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以丰富实验资源。③利用网络,开发虚拟实验室。学校应建设虚拟实验室,以实现实验过程的高仿真效果,即将音像、文字等媒介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4、2.应用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1)开展多样的开放活动。①课本延伸活动。该活动体现在教师所拟定的项目必须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但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提高。这一开放活动有利于提升和扩展学生的课堂知识,并开阔其视野。②自选项目活动。该活动的内容主要由教师拟定,一般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制作植物标本、制作肥皂等。③科技实践活动。该活动一般依托学校科技节开展相关事宜,主要面向有较强实验技能的学生。如教师可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及撰写小论文。④科技创新活动。该活动由学生自行拟定创新项目或课题,选择可行性的研

5、究项目或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还联系相应的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课题等研究活动。(2)制定规范的开放程序。①宣传有度。该环节要求每月将开设的开放实验项目以公告形式公布,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规则等内容。②报名流程。根据实验室开放活动的不同,报名流程分为:对于课本延伸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报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对于自选项目活动,则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对于科技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则先由学生自主报名,再由教师审定后予以公布,学生可在公布一周内申请开展活动。所有报名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才算成功。③开展有章。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活动项目,但应依序进行。学生必

6、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时参加实验;若不能参加,则必须说明理由。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损坏仪器设备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活动的负责人为科学教师,并根据内容和年级由多位教师轮流负责。④评价有力。发荣誉卡。对实验成功者或表现较好的学生可发放荣誉卡;还可将荣誉卡和科学制作相结合,即当集齐一定数量时可提高学生的科学制作等级。对作品打分并加以展示。根据学生作品的质量评出等级,发放奖状,并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实验室或大厅之中。选拔参赛人员。选拔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加以培养,以便让其参加市、县科技节活动。一言以蔽之,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科学实验室,从而提高学

7、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