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

ID:37423539

大小:387.4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2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_第1页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_第2页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_第3页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_第4页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一概念多次输入血小板后,由于产生了免疫相关及非免疫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血小板输注无效,出血趋势不减轻,甚至加重出血。发生率30~70%,此外还可引起发热反应或输血性紫癜。二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1临床出血趋势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出血加重。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又有下降。2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数×1011)若输注后1小时CCI〈7500/μL12小时CCI〈6000/μL24小时CCI〈45

2、00/μL连续3次,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3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R%)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数全血容量=体表面积(m2)×2.5若输注血小板24小时后,PR%〈20%,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三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1非免疫相关病因占67.5%(1)发热及败血症:感染可使血小板生存期缩短,G¯败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为57.5%(2)脾脏肿大:患者比正常人破坏增加30%,不是独立原因(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4)抗菌素的应用:

3、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GVHD、静脉闭塞病(VOD)、CsA的应用、HLA抗体的产生(6)其他:成人〉儿童、女性〉男性2免疫相关因素占17.5%ABO不合随输血次数增多而增加输入血小板25次后,ABO相合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为36%ABO主要/次要不相关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为75%HLA不合主要原因,占所有病因11.7%血小板抗原不合存在与血小板糖蛋白上,占2.1%3非免疫+免疫因素占15%四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病机理1网状内皮系统的破坏发热、败血症时

4、IL-1、TNF、PGE2可激活网状内皮系统,使血小板被快速清除BMT时供者T细胞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黏附。2血小板的免疫性破坏HLA抗原不合的血小板输入后,供者混杂的单核细胞、激活的B淋巴细胞上的黏附分子作用于患者的T淋巴细胞,引起CD8+细胞的增殖,破坏输入的血小板。ABO不合或血小板抗原不合,输入血小板后,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或激活补体系统,或细胞毒作用,可破坏输入的血小板。五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增加输注血小板量。免疫为主病例以预防为主。1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ABO血型相合

5、,HLA配型相合,血小板抗原(PFA)相合2清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注:(1)用白细胞滤器将每一单位血小板中白细胞数目降到5×106以下68例输入血小板时用白细胞滤器,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2.94%(2例)72例直接输入血小板,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20%(14例)38例再障需长期输注血小板者,16例用白细胞滤器,仅2例发生无效输注,而对照组22例有11例出现无效输注。(2)紫外线照射以破坏残存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活性(3)浓缩血小板离心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的输注大量丙球可暂时性封闭抗体,减少免疫性因素所致血

6、小板的无效输入。剂量:0.4g/kg,连用5天,再输入血小板若无效,可增大剂量一倍。4其他血浆置换,每2~4天置换一次血浆500ml,共6次。也可连续置换。严格血小板输注的指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