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ID:3742559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_第1页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_第2页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_第3页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_第4页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课:《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68。【教材简析】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个物体运动中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安排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可以说,相遇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

2、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反应运算率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平时你是怎样上学的?你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吗?【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芳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就可以到学校。请同学们帮忙算算小芳家到学校有多少米。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共

3、4页,第2页导:速度×时间=路程,这是同学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我们将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数学问题。(揭题:相遇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计算小青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出新知识的切入点,促进由旧向新的迁移,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教师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此类问题的愿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二、尝试探索,合作交流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课件出示例题: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她们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4分钟后在校门口相遇,小明和小芳家

4、相距多少米?问:通过读题,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设计意图:初次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已知的信息,与情境题进行比较,初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2、课件演示,加深理解同时:同一时间、一齐开始出发。相遇:在校门口相遇。相距:小明家和小芳家的距离是多少米。师:小明,走了几分钟?小芳,走了几分钟?她们同时走了几分钟?也就是从开始到相遇,经过了几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相遇”的含义。】3.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小明4分钟走的路程+小芳4分钟走的路程=两家相距的路程70×4+60×4=280+240

5、=520(米)共4页,第2页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两家相距的路程,其实包括哪两部分?共4页,第2页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家相距的路程(70+60)×4=130×4=520(米)小结: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两人4分钟所走的路程和。提醒:做实际问题最后别忘了作答。【设计意图: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对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从而得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是60米/分;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经过3分钟,两人

6、相距多少米?理解:同时、同一地点、相反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还是相反,它们解题方法是一样的。第一种方法:张小华3分钟走的路程+赵丽3分钟走的路程=两人相距的路程60×3+55×3=180+165=345(米)答:两人相距345米。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人相距的路程(60+55)×3=115×3=345(米)答:两车相距345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和谈谈感受,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整理,0共4页,第2页又锻炼学生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相对”和“相反”运动方

7、向的相遇问题求路程,它们的解答方法是一样的,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反思】1、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之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解决运算率在实际中的运用。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概念。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相遇”的含义。2、新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

8、在本节课中,我重视演示理解。3、教师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