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ID:37426804

大小:135.9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23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_第1页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_第2页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_第3页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_第4页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三、关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v相同: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解决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1)都是助人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专业助人的关系;2)都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2、3)都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v不同:1)操作上的差异:非标准化与标准化2)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协助”与“矫治”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一、思维方式与态度(一)唯物主义观点(二)普遍联系的观点1、心身一体2、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3、整体性(三)限制性观点职责限制、时间限制、感情限制、咨询目标限制(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观点考虑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结局(五)中立性态度。“理解”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v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

3、作。v老一辈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叶,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1)社会化水平:研究论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增加。2)社会效益。3)经济效益。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5)社会认可。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1)社会需求超过学科发展水平,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应对社会需求2)从业者素质与业务能力不足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v精神分析理论v行为主义理论v认知心理学理论v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v人性心理学理论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v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

4、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v《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性学三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v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结构)、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适应观点。——阿帕波特(一)分区观点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二)结构观点(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要保持心理正常,必须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心理不正常。本我id—快乐原则(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部分;受阻抑会产生焦虑)。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依赖父母影响)

5、(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先天的本能。“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3、恋母期及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4、潜伏期(5~12岁)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5、生殖期(12岁以后)逐

6、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如果受阻,则可能导致成年以后行为异常、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五)适应观点1、变相宣泄,比如隐性梦。2、自我防御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通俗地说,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也叫“钟氏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

7、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白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我们还必须注意,“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