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

ID:37428216

大小:372.6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2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_第1页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_第2页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_第3页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_第4页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情景一:明明和晓晓是好朋友,明明将自己的日记给晓晓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晓晓却公开明明日记的内容。明明对晓晓的不守信用很气愤。情景二:李海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军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军的QQ聊天记录,并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军很难堪。情境再现一、公民隐私受法律保护《谁动了我的隐私》所谓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明确概念私人信息:收入情况、电话号码、健康状况等。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私人空间:日记、书包、住宅、通信等。隐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拓展与延伸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2、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拓展与延伸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拓展与延伸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明确概念讨论在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呢?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

3、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的隐私权: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8.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治安巡查”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法治在线讨论与交流同学们,

4、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说说你们的看法。二、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小张在某中学读初三,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可近来常常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和父母都很着急。某日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一封寄给小张的信件,于是将此信转交给小张父母。小张的父母想了解一下小张的情况便偷拆了他的信件。学法用法畅所欲言小张的父母是否应该私自拆阅小张的信件呢?为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么办呢?三、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总结提炼法律隐私和隐私权保护公民的住宅受法律保护公民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秘隐密受法律保护私可拍照手机对个人隐私权、肖像权带来威胁,应当加以

5、限制。请同学们课后尝试给可拍照手机制定一些限制性规则。探究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