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

ID:37433178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3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瓣膜性心脏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瓣膜置换术的护理后天性心脏瓣膜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其中由于风湿热所致的瓣膜病约占我国心脏外科病人的3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累积二尖瓣,主动脉瓣次之。风湿性病变可单独损害一个瓣膜区,也可同时累及几个瓣膜,常见的是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护理诊断】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体外循环、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病变、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严重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失衡等有关。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感染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5、潜在并发症:出血、急

2、性心包压塞、肾功能不全、感染、休克、脑功能障碍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81、心理护理心脏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病人除长期受疾病的折磨,还需承受自家庭、社会、经济上等多方面的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加以心理疏导。带病人参观术后监护室,熟悉其周围环境,了解各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在使用时所发出的声音,以便减轻其术后焦虑。2、预防和控制感染口腔粘膜、皮肤以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心血管病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潜在因素,故术前应:①指导病人戒烟;②冬季保暖,注意温度变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感染;③注意口腔、皮肤卫生,避免粘膜

3、和皮肤破损,积极治疗感染病灶。3、饮食与营养支持术前应鼓励病人进食,保证足够的热氮量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心功能欠佳者,限制钠盐摄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4、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纠正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失衡,严重紫绀型心脏病人术前一周间断吸氧。5、作好心导管及造影等特殊检查时的护理。6.备皮、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等。7.宣教讲解相关ICU宣教手册、呼吸体疗配合如:训练有效咳嗽、深呼吸训练、及早床上肢体活动、训练术后早期床上排尿、排便等。二、术后护理81.循环系统的护理

4、(1)血压监测量:动脉测压部位常经挠动脉插管测压。术后宜控制平均动脉压为9.3-12kPa(70-90mmHg),并保持平稳。动(2)心功能监测: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30分钟1次;观察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和肺动脉嵌压,为术后维持和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提供客观依据。(3)体温监测:术后体温低于35°C时应保暖复温。若术后体温升至38°C,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若高达到39℃以上,应通知医生予以药物降温。(4)肤色、皮温的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以及唇、甲床、毛细血

5、管和静脉充盈情况。一旦发现病人有紫绀,应协同医师寻找病因、及早处理。2.呼吸系统的护理改善氧合,减少呼吸作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促进心功能恢复,心脏术后病人常规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测量暴露段气管插管长度,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2)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呼吸音,每15-30分钟听诊呼吸音1次并予以记录。(3)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绀、鼻翼扇动、点头状或张口呼吸及神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观察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8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6、一般调节潮气量为10-15ml/kg体重,氧浓度为50%,呼吸为11次/分。(4)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肺不张。对坠积性肺炎者吸痰前应将氧浓度调大至70%以上。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者,于气道内滴入糜蛋白酶稀释痰液后再行吸痰。若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5)每4-6小时,气管导管气囊放气1次,以防止呼吸道粘膜因长时间压迫、缺血而糜烂,出血。(6)拔除气管插管后,应予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粘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3.

7、肾功能监护体外循环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高血钾、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等。因此术后应加强肾功能监护:①术后留置导尿管,每小时测1次尿量,每4小时测尿pH值及比重;②维持尿量1ml/(kg.h),注意尿色的改变。③尿量减少时,及时找出原因,对症处理;④疑为肾衰竭者,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严格记录出入水量,限制水和电解质摄入;控制高御食物摄入,如橘子、香蕉、红枣等;⑤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4.心包、纵隔引流管管的护理①保持引流管通畅,每隔15-30分钟挤压1次;②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与性质的变化;③术后3-4小时内,若1

8、0岁以下的小儿血性引流量>50ml/h,成人>100ml/h8,引流液呈鲜红色;有较多血凝块,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躁动、出冷汗等低血容量的表现,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④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心包压塞征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