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ID:37436034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3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_第1页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_第2页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_第3页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_第4页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赴山东寿光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为学习外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推进我区现有设施蔬菜产业扩规模、上档次、提效益,2009年7月30日,由区委副书记吴德法、副区长吴振成带队,区农林局、紫庄镇、塔山镇、耿集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以及奥特莱生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等一行14人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进行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先后考察了寿光市弥河生态观光园、以色列海泽检蔬菜良种示范基地、寿光市天成宏利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园区、公司。思想触动很大,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清醒的意识到我区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考察,进一步提升了做为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信心,对于下一步发展我区设施农

2、业颇值得思考和借鉴。一、寿光市蔬菜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耕地140余万亩,人口108万,仅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0余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72%左右,有“中国韭菜之乡”、“中国番茄之乡”、“中国洋香瓜之乡”、“中国胡萝卜之乡”之称,蔬菜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蔬菜总产量400多万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0(一)设施蔬菜规模大,效益好近年来,寿光市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南部集中发展蔬菜生产,发展冬暖式

3、蔬菜大棚40万个,培植了万亩韭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二)标准化水平高,品牌效益明显一是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向绿色食品、有基食品基地转变,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生产档案,蔬菜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严格质量检测。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寿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镇街道成立了农业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配置了速测室和农产品安全流动检测车,各大市场、超市、有关企业都建立了检测室,真正实现了蔬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三是抓好源头控制。市里投资4000多万

4、元建立了专门的农资市场,对全市农资经营企业全部集中到市场内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较好地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和进入生产环节。四是强化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认证,有325种农产品获得优质农产品标志,其中“乐义”10黄瓜被确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三)产业化水平高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通过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扩张总量,扶持壮大了天成食品、赛维科技、金玉米公司等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前,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10多家。二是发展合作经

5、济组织。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们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40多家,带动生产基地40万亩,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四)市场体系健全寿光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面积扩大到680亩,年交易量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积极10推广新型市场销售方式,先后开通了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和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

6、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又建成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08年交易额突破216亿元。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又重点抓了投资20亿元、占地1880亩的国家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五)科技含量高,技术服务到位一是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所和山东蔬菜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四个具有自主产权的甜瓜品种,先后推广了大棚滴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30多种种植新模式,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二是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7、。开通了寿光农业信息网,设立了300多家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实施了“万户农民上网”工程,初步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构建了四级培训网络。目前全市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接受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5000余名农户奔走在全国各地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二、我区产业现状及存在的差距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几镇一业、规模连片、提档升级、跨区域发展”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依据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和生态条件,确立了设施蔬菜、食用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