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

ID:37441103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3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_第1页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_第2页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_第3页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_第4页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两篇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年10月份,组织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

2、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我县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5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占比一直很高,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县按照泗办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精品桃果、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打造“五园五带”,促调整促增收。按照省市要求以及我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打造国家

3、级现代农业产园、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卢集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及黄河故道沿线蔬菜产业带及林果种植带、沿245省道特色林果产业带、沿330省道休闲观光农业带、成子湖周边精品渔业产业带、卢集生态镇建设农业组团产业带等“五园五带”建设,推动每个乡镇建成一个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设19个单品项目,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85万亩,占市下达调减粮食作物面积3.75万亩的102.7%,带动就业人

4、数6787人,通过基地务工与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二)推广“三种模式”,促调整促增收。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势,直接到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里仁乡引进的上海达盛公司,在里仁乡推广种植甜叶菊,切实改变该乡以往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广农场主联合发展模式,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既破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难题,又可规避经营风险。如庄圩乡“水八仙”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农业结构调整合力。推

5、广大户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发挥大户典型引路作用,可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打消群众特别是低收入户害怕担当风险的顾虑。如来安芦篙基地、三庄多肉植物等项目,通过“股份+现代农业”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又借助合作社在种苗、技术、市场等优势,让群众获利更多,使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三)“三个优先”布点,促调整促增收。优先布点沿路沿线地块。从总体上看,沿路沿线地块交通便捷,经过集中连片整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土壤得到有效改良,经营主体比较愿意流转。目前,我县的桃树、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都

6、是以盐徐高速、省道245、330、267,以及宿泗路、成子河旅游公路等县乡主干道两侧为重点进行布局和调整的,沿路沿线调整19个单品2000亩以上项目,切实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做成特色。优先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先行规划建设李口八堡、庄圩大楼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李口八堡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以草坪栽植、果蔬采摘、莲藕观赏等为主特色产业,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八堡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10个新型农村社区调整高效农业项目13个。优先布

7、点省定经济薄弱村。我县明确要求每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建成一个产业化项目,目前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化项目大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计划脱贫的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启动建设55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里仁甜叶菊、来安金果梨、裴圩秋葵、高渡扶贫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速度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此外,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步伐,年内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完成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切实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低收入户致富。(四)“三级书记”引领,促调整促增收。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努

8、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三级书记”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部署安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