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

ID:37442106

大小:15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23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1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2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3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4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性、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使个人能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此行为是否变态的基本元素,强烈干扰个人幸福感的行为是非适应行为。不合理性: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我们预期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一致性,可以从一个情境预测下一个情境,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在一

2、个可以预知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维持控制感,在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里,我们会感到易受攻击和威胁。少见的和非传统性:我们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是否变态。自己愿意做的或接受的,就认为是适合的、正常的。观察者不适:依赖性过强、过分讨好或过分敌视的都会使别人感到不舒服。违背标准: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行动,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变态心理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功能性损伤、非典型性反应。个人幸福感是指有能力去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

3、。科学家-实践者模式: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精神病的本质、成因以及治疗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是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但变态心理学探讨的问题,与更偏重临床的精神病学探讨的问题是不同的。变态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精神病学分类所属分支着重点变态心理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1、判断的误差2、观察者之间的分歧3、观察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分歧4、不要轻易给自己下诊断人类对变态的认识经历了那些变化和

4、过程:1、早期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①超自然解释②生物学原因③心理的原因2、近现代对变态的观点。①生物学模型②心理学模型③社会文化模型④系统的整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演变。①对精神病患者的隔离②人本治疗的发展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各类研究课题的开展。如何才能建立一支专业而且有效的变态心理学研究队伍。: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是专业队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二章心理评估: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心理诊断: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与性质,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

5、断。信度:测量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测量它预计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标准化:用一定的标准来保证不同测验的一致性临床访谈:通过系统收集来访者过去和现在行为、态度和情绪,个体既往史和现病史等方面资料,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行为评估:在特定的情境中按照规定的程序,系统观察个体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评估的方法。行为方法特别适合年龄太小、智力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报告他们问题和经历的个体。身体检查:排除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在心理诊断中采用的测验包括投射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记忆神经心理测

6、验等。投射测验:测验包括提供多种模糊刺激的方法,测验的理论认为,人们会把自己的人格和无意识的恐惧“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从而向治疗师揭露了被试潜意识中的思想;这些测验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数量众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该测验首次发表于1943年,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神经心理测验:用来帮助诊断大脑功能障碍和评定脑损伤的行为后果的。生理心理评估:一种评估大脑结构和功能定位与大脑神经活动的方法。DSM-IV-TR: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自1952年第1版制订以来,平均大概每10年

7、修订一次,当前应用的是DSM-IV-TR版。DSM是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诊断体系。多轴分类系统:ICD-10:《国际疾病分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接受管理该标准的制订。1966年在ICD-8中加入精神病学分类标准。现在应用的为其第10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此标准制订工作始于1958年,后于1978年修订为10大类,1989年制订并公布了CCMD-3。这是我国当前使用的主要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使用最广泛的心理障碍诊断系统分别是《国际疾病分类》(ICS)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