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照相机与眼睛

四、照相机与眼睛

ID:37446562

大小:1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四、照相机与眼睛_第1页
四、照相机与眼睛_第2页
四、照相机与眼睛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照相机与眼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照相机与眼睛(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具准备(学生用)光具座、蜡烛、f=5cm、f=10cm的凸透镜各一个、f=10cm的凹透镜一个、火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外出旅游时总要带上照相机,拍照留个纪念。照相机为什么能成像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板题)学习目标:(

2、多媒体出示)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二、指导自学1:1.出示自学指导1请认真看书P95的内容,对照插图比较照相机和眼睛,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照相机主要有几部分构成?它的成像原理是什么?(2)眼睛和照相机有哪些相同点?(3)视觉暂留是怎么回事?猜猜看:由图4-27(b)你能看到什么?2.学生看书自学.3.检测点评:(1)指名回答第一题,多媒体播放照相机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板图:(2)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和

3、成像原理,指名回答眼睛和照相机的相同点。(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3)指名说出自己对视觉暂留的理解,先猜图4-27(b)中的现象,再播放视觉暂留的动画.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视觉暂留?(下雨时,雨滴看起来连成一条线;电风扇旋转时三个扇叶看起来象一个面;舞火把时看起来也成一条线…)三、指导自学2:师: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若使物距变小,为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该怎么办?(改变像距)照相机能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清晰的像,是通过使镜头向前伸或向后缩来改变像距,那么,眼睛又是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的呢?播放动

4、画。(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薄即改变焦距,使像都能清晰得成在视网膜上。)师:如果眼睛晶状体的调节功能降低,视力就会出现缺陷,看到的物体就不清晰,(看图)这是什么眼睛看到的现象?(根据经验生知道是近视)还有一种视力的缺陷是什么?(远视)1.活动: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看一看:p96上面近视和远视各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师画图)近视———能看清近处物体,远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能看清远处物体,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做一做:利用f=5cm的凸透镜使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及时记下像距。在镜前加上f=10cm凹透镜,光屏往哪儿移才能使像重新清晰?记下像距。若

5、在镜前换上f=10cm凸透镜呢?汇报实验现象及数据:(师及时填表)讨论: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交流结论.师小结并板书:矫正近视眼,配凹透镜。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矫正远视眼,配凸透镜。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2.让戴眼镜的学生摘下眼镜,判别是什么透镜。3.多媒体播放动画“视力矫正”,加深对近视远视的形成及矫正的理解.4.交流: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视力?(播放录像)四、小结:学生回答: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五、课堂作业:1.照相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2.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

6、照相机的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____________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都是由于眼睛调节功能________,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4.如果一架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为()A.等于100mmB.等于50mmC.略大于50mmD.略小于50mm思考题:这是某同学制作的眼球模型,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侧放的饮料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瓶中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

7、是______,应采取的矫正措施是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