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ID:37447024

大小:1.23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2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_第1页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_第2页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_第3页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_第4页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2013年4月9日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因素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上午好。今天,三组的同学们委托我和大家共同交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健康”这个话题。据查证有关资料,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这样的数据,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有四大因素,其中医疗条件占8%,遗传基因占15%,环境因素占17%,个人生活方式占60%。不可控因素:人类生物学,环境和医疗保健体制这三个方面,我们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能改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可控因素: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曾经说过:中国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

2、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日益增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是难以避免的,其形成和持续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敢于面对,认真加以解决,任其积累蔓延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这也是环保工作的基本目标。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空气分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环境空气标准制定的原则: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

3、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分GB3095-1996和GB3095-2012年版。2016年1月1日执行2012年版。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1996版标准基本情况。考核指标包括基本项目浓度指标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其它浓度指标4项: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铅、苯并芘。室内空气标准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共19项指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揭开雾霾的“面纱”

4、今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次雾霾天气。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也称灰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气溶胶)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雾霾的区别水分含量:水分含水量≥90%:雾;80-90%:雾霾混合物;<80%:霾水平能见度:<1km:雾;1-10km:轻雾或霭;<10km(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霾厚度:雾:几十米到200m;霾:1km~3千米颜色:雾:乳白色、青白色;霾:黄色、橙灰色边界:雾:很

5、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揭开雾霾的“面纱”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揭开雾霾的“面纱”2012年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PM2.5终于写入“国标”。二级标准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35μg/m3和75μg/m3,PM10: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由目前的100μg/m3调整为70μg/m3.全球环境质量状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莱芜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全市有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每天24小时对空气进行监测。2011年莱芜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范

6、围在35~164之间,其中Ⅰ级天数8天,II级天数329天,大于II级天数28天,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92.33%。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去年相比,良好以上天数减少4天。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范围0.019—0.160mg/m3,超标率为1.6%,年均值0.058mg/m3,未超标,比2010年上升7.4%。最高日均值浓度为0.160mg/m3,超标0.07倍;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2月份,为0.089mg/m3。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1—0.116mg/m3,年均值0.032mg/m3,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与2010年持平。日均值最高浓度为0.116mg/m3,不超标;最

7、大月均值出现在11月份,为0.048mg/m3。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35—0.278mg/m3,超标率为7.4%,年均值0.099mg/m3,未超标,比2009年上升1.0%。日均值最高浓度出现在12月份,为0.278mg/m3,超标0.85倍;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2、12月份,为0.124mg/m3,不超标。三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系数为42.0%,为首要污染物;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