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

ID:37449016

大小:1.8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2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_第1页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_第2页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_第3页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_第4页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总结专题知识整合史料研习精要专题高效总结专题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政治制度演变规律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2)皇权与相权。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中央与地方权力全归皇帝。秦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汉设尚书令、侍中分割相权;以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地方设节度使宋中书门下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兵权收归中央,文官担任地方官,通判监督,财权收归中央元中书省行宰相职

2、权;行省管理地方,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设军机处二、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异同点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社会元朝和中央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的发展历程、特点、演变趋势(1)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2)特点:①君权对相权的削弱: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②专制君权具有绝对性和独断性,它不允许任何人超越自己的权力。(3)演变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统一全

4、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史料研习精要研习一皇帝制度的创立【史料★文本】【信息★解读】(1)图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帝王之威。图的右侧是秦始皇人物像,他头戴冠冕,腰佩宝剑,身穿宽大、带有龙的图案的袍服,表情庄重威严,显示出“千古一帝”的至尊和威势。(2)图的左侧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修筑长城等。这同时也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5、集权的措施,折射出专制皇权的强大与威势。(3)该图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既可用来研究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等重大历史问题,亦可用来研究秦朝的经济、服装文化等历史问题。【史料★应用】《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但到了秦朝时期,只有皇帝才能“以金玉为印”,“群臣莫敢用”,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研习二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史料★文本】材

6、料1: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2:【信息★解读】魏晋南北朝时,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实行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九品中正制被废除,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这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此后历朝沿袭科举制。并且,唐以

7、后历代统治者不断发展和完善此项选官制度。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和完备,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才被废除。【史料★应用】(201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2: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