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

ID:37450280

大小:108.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24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_第1页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_第2页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_第3页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_第4页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新课标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什么   长期以来,由于学科概念不清,教师素质欠缺,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甚至课堂“变味”的问题.其实,语文教学就是应该追求“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共同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作了具体阐述,“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素养”噢能够使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方面达到的高度,特别是精神层次,它包括功用性与非功用性,“新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与

2、思维品质的陶冶,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道德诸方面的修养.“语文能力”包括在素养之中.“新课标”之所以特别提出“素养”这一概念,意在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素养),决定着对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新时期新理念要求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五型教师”,即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乐业型、创新型教师,他必须“博学而专能”“德高而业精”,身教与言教和谐完美地集于一身,因为语文教师

3、自身就应该是一体供学生欣赏的“无字书”,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活标本”,就是所谓“语文素养”的楷模.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远远不适应新理念的要求,表现在语文课上时有“变质变味”的倾向.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脱离文本,课型谬误的现象.如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讲《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把课文完全讲成生物课.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全动用上,却是“南辕北辙”;又如一位老师讲授《人生的境界》一文,讲成一节地道的政治课,尽管师生互动,小组讨论都挺热闹,但不沾一点语文的边.语文姓“语”,语文学“

4、文”,全被我们一些语文老师置之脑后.还有一些课堂“常见病”在年轻教师身上更常见。列举如下:1、外衣式.披着教改的外衣,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用着多媒体手段,却走着“注入式”老路。投影仪,录音机齐上,声光并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课件上,从而忽略了文本的赏读.. 2、 放养式.“既然是自主学习,我就撒手不管;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节课让学生自读多半节,既无阅读提示,也无恰当点评,然后学生讨论一会儿就算完成授课任务.3、练习式。一节课只是发篇子,做练习。既不讲做题的规律,也缺乏训练的目的。正如有

5、人戏曰:“作业摆成堆,试卷满天飞。都云书墨香,谁解其中味?”4、教条式。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千课一面,千篇一律,死守一个模式不会变通。听了有些名师的课之后便如获至宝,不论自己交代什么体裁什么风格的文章,全都照搬名师套路,每每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5、随意式。听说“预设”与“生成”并不完全一致,于是误以为“随机性”就是“随意性” 。不用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过程.不考虑教学方法,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6.迎合式。迎合潮流赶时髦,迎合模式老一套,迎合学生多表扬,迎合领导多微笑.没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彻

6、底否定传统教法.7.做秀式.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不想语文课倒像在表演,听课者如身在剧场。虽“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却不知个中三味.8。造假式.在有的“成果展示课”上,有明显的包装打造之嫌,教师的活动,包括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全由别人帮忙,学生的活动也提前有所预演排练,而常态课却往往一塌糊涂.   上面所说的几个误区都是由于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语文的课程改革毕竟刚刚起步,很多新理念的贯彻落实还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

7、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语文教学,该教些什么?这越来越成为我心头的困惑。虽然课标有说明,教学有范本,我觉得语文教学教什么,可以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有创造性地教。教会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语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每次在讲课文的时候,我都在课前布置两个预习任务:一是要求学生制作一张介绍常识的卡片:二是要求学生借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较顺利地朗读课文。我之所以布置这两个预习作业,是因为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段小对话:一个大学生问他的教授:“请问教

8、授,我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教授呢?”教授的回答是:“只要你每天做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1000字就可以了。”这个对话的确引人深思。所以我主张。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律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使学生成为盛载知识的机器: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的技能、方法和习惯,是立人、立业之根本。  上课了,第一个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