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

ID:37450392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_第4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灵璧县大路中学徐炜关键词:阅读教学习惯积累课内课外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积累。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勤于督导,加强习惯养成教育。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深入的阅读,去体验、感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三、立足文本阅读,并举课外阅读。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而开辟好第二课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

2、头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总之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所以,我认为搞好阅读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也是如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阅读积累,厚积薄发,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

3、一。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勤于督导,加强习惯养成教育。1、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朗读课文、扎实背诵名段名篇的习惯。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名段名篇,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使之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从而增强阅读的激情和愿望。只有学生愿意读,他们才能读得好。2、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例如,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且声律协畅、意蕴丰富;名言警句精辟且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这些都是积累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课本的固定位置建立一个“成语角”,内容由自己确

4、定,形式由自己设计。开始时,“成语角”的内容、形式都很单薄,多数同学的“角”里只有几条干巴巴的成语,有的同学就想放弃。我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首先让各小组长加强督促,告诉同学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同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有创意的同学。果然,不到两个月,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角”的内容也随之丰富了:有成语典故、成语接龙、成语谜语、成语对联、成语笑话等,有“动物系列”“花草系列”“天地系列”“情感系列”“智慧系列”等,有阅读成语的心得感悟,有运用成语的精彩创作等等。同学们在积累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有了成

5、就感,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后来,同学们又利用黑板、墙壁等可利用的空间开辟了“诗词花朵”“艺海拾贝”“名人脚步”“心灵火花”等综合栏目。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形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劲头自然就足了,他们不仅爱读,而且善思、会写,思想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了很大的长进。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重视过程,讲究方法。开始时,老师的要求要严格,甚至要“逼”得紧一些。俗话说“人要逼,马要骑”,正处在自然发展时期的中学生,还很贪玩,自制力较薄弱,老师的“逼”是很必要的。等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就得依据其基础、利用其兴趣加以引导、指导,他们定能够品

6、尝阅读的甜蜜,享受学习的快乐。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指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些理念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把文章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读,让他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深入的阅读,去体验、感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老师不要用各种花样和形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剥夺学生阅读的权力。现在“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不多见了,但“满堂闹”“放羊式”是不是较为普

7、遍呢?有时候听一些老师的课,总觉得课堂不是学生的。如:镜头一、老师:“朗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学生们放开嗓门,一阵人声鼎沸之后,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迎刃而解。镜头二、老师:“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学生们立刻各抒己见,热闹一番之后,纷纷发言,答案往往都很“标准”。以上现象在各种公开课上尤为普遍,老师总有一大堆问题要问,学生总能在热烈“讨论”之后圆满解决问题,师生配合默契,表演很是成功。但静下心来想想,听课老师都来不及思考的问题,学生们竟能回答的那么圆满,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学生说出来的答案是否真正来自学生的思考。如果每堂课都是这么个上法,学生到底能

8、学到什么?他们会对语文感兴趣吗?有一次,我听一个老师教学《紫藤罗瀑布》,朗读、置疑、讨论、解疑,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各个环节进展顺利。做课堂练习的时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