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迁移.简缩思维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

ID:37453895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_第1页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_第2页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_第3页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铺垫.迁移.简缩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铺垫·迁移·简缩思维——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三部曲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漆昌琼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必备的知识基础,更是整个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不困难,但要提高计算速度,形成计算能力却也不容易。很多学生往往停留在“理解算法”的层面上,做每一道式题时都还在“依葫芦画瓢”,致使计算速度上不来,这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实际,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采用铺垫、迁移、简缩思维这三步有效的策略,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计算速度

2、,形成了计算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铺垫:抓好10的加减法和计数单位“十”的教学。1.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之前,我狠抓了10的组成教学,通过摆小棒、找朋友、对口令、编儿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了9加1、8加2、7加3、6加4、5加5等于10,并能由加想减,快速口算出10减几的减法。孩子们非常喜欢找朋友、对口令等形式,可以组与组之间对口令,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个问:“10的朋友是1(2、3、4、5、6、7、8、9)和几?”另一个答:“10的朋友是1(2、3、4、5、6、7、8、9)和9(8、7、6、5、4、3、2、1)。”这种喜

3、闻乐见的练习方式,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10的加减法。2.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突出“十”这一计数单位的教学,为“凑十法”打下基础。比如通过“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这一捆就是一个“十”,从而体验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通过先摆一捆小棒,再加几根,表示比10大的数“十几”。与此同时,引进计数器,并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同一个数。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与比较,学生就能直观体会到:计数器上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4对应。实际上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这样的抽象使学生

4、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有了这一概念,也为今后用有限的数字表示无穷的数做了铺垫。设计练习时,可以通过学生数、摆、捆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圈十”练习,如:①在有规则的图形中,先数出十个圈起来,还剩几个就是十几。②出现两组图形时,学生能从一组里圈出几个和另一组的图形圈在一起凑成“十”。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加强了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又为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作好了铺垫。3.在学习了10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后,适当增加9+1+()、8+2+()、7+3+()、6+4+()、5+5+()这种形式的连加计算。

5、如9+1+2,不仅要让学生口算出得数12,更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9+1=10,10+2=12,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口述计算过程打好基础。二、迁移: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实现凑十方法的正迁移。在学生熟练掌握了9、8、7、6、5各加几等于10、10加几等于十几以及相应的减法之后,再来学习进位加法已是“寓新于旧”了。1.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寻求最优的方法,实现算法的最优化。20以内进位加法首先编排的是“9加几”,教材呈现了一幅“有几瓶牛奶”的主题图:一个可以装10瓶牛奶的纸盒,里面已装9瓶牛奶,外面

6、还有5瓶牛奶,问一共有几瓶牛奶?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自己的算法。有的孩子是一瓶一瓶数的,最后数出的总数是14瓶;有的孩子是在盒子里9瓶的基础上,再一瓶一瓶接着数的,数出来一共是14瓶;有的孩子是从盒子外面拿1瓶到盒子里,凑成一整盒,即10瓶,再加外面还有的4瓶,得出一共14瓶;还有的孩子是把盒子里面的牛奶往外拿5瓶,与外面的5瓶凑成10瓶,再看盒子里面还剩下4瓶,就知道一共是14瓶。这些算法都是允许的,但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的还是后两种方法,即“凑十法”。我充分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操作、感悟、比较,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凑十法”,

7、于是,我就重点引导学习掌握“凑十法”4的算理算法:9+5,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把这1根与9根捆成1捆凑成10,这个“10”与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与这种直观操作相对应的计算过程就是:9+1=10,10+4=14。有了上述初步的活动经验,再让学生计算9+7、9+9、4+9,他们就能自觉运用“凑十法”了。这个时候,我重点关注的就是孩子们的思维过程,要求他们说出完整的思维过程。如9+7的思维过程就是:见9想1凑成10,把7分成1和6,9+1=10,10+6=16,所以,9+7=16。2.引导学生悟出“摆法”——“算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凑十法”的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