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

ID:37455618

大小:264.3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2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1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2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3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4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教育管理的哲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与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坚持实事求是。根据物质的本性是运动的,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随之发展和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是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科学水平的需要。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具体体现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来分析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体现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来分析、批判、借鉴和吸收一切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机械化、教条化、僵化的倾向,更要防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取代教育管理科学的倾向。二、人本主义与教育管理(一)人本主义哲学的内涵“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人本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形态是和14-16

3、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联系在一起并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来完成的。人文主义者高举起人的旗帜,热情歌颂人的力量,向往世俗的幸福。他们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发展到现代,其思想主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都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内容。(二)人本主义哲学对教育管理学的启示第一,“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本质属性及客观规律的反映与体现。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管理者校长、主任等

4、是人,被管理者教师、职工等是人,学校的产品即受教育者学生也是人。第二,“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管理活动提出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改变了管理活动的存在基础,它要求现代管理必须以劳动者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尤其是重视知识持有者在知识的生产、重组和转换生成中的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地域或环境的竞争,也不再是设施、经费、生源和办学传统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第三,“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第四,“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三、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管理(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内

5、涵1979年,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一书,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正式走上了哲学舞台。作为对现代哲学发起的后现代批判,后现代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阿多尔诺等人,它是指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具有反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主要有后结构主义(福柯、德里达等)、哲学解释学(伽答默尔)、新实用主义(奎因、罗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格里芬、霍伊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等)等各种思潮和学派。后现代哲学要求结束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放弃对绝对真理体系的向往,宣告理性原则和真理体系终结;否定理性的权威性

6、、合法性,攻击理性的工具性、极权性、压制性、操纵性;由此否认客观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非理性主义。后现代哲学作为反理性主义的启蒙心态与思潮,强调非理性、情感性、差异性,主张打破同一性和整体性。后现代哲学否定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宣告主体死亡和人类中心地位的结束;否定人的中心性、优越性、自主性、创造性,否定永恒不变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并由此反对人道主义、宣扬非中心主义。后现代哲学反对主体主义,宣告主体已经死亡。继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之后,福柯又宣称“人死了”,也就是说主体已经死亡。(二)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启示第一,价值性更甚于

7、事实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价值性更甚于事实性,强调教育组织的主体性更甚于客观性,强调教育管理知识的多元性和发展性更甚于单面性和静止性,强调教育管理方法的多样性更甚于标准化,特别重视理解、对话、分权和解释等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从封闭走向开放。权力中心主义、自上而下式的教育管理组织被后现代教育管理组织所替代,并主张要尊重组织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教育管理组织开始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管理的民主性和个性化方式成为了教育组织结构的鲜明特征,强调教育组织要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机会,尊重个体与小规模团体的创造与创新

8、能力。第三,从权力中心到权力下放。学校应该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强调适度分权,在赋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